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核盘菌分泌蛋白SsCP1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词表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8页
    1 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第14-24页
        1.1 植物的免疫系统第14-19页
            1.1.1 分子模式诱导的免疫反应(PTI)第15-18页
            1.1.2 效应分子诱导的免疫反应(ETI)第18-19页
        1.2 效应分子(Effector)第19-22页
        1.3 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SAR)第22-24页
    2 菌核病与核盘菌第24-34页
        2.1 核盘菌的分类地位及其为害第24-26页
        2.2 菌核病的防治第26-27页
        2.3 核盘菌的致病机理第27-34页
            2.3.1 水解酶类(Hydrolase)第28-30页
            2.3.2 草酸第30-32页
            2.3.3 效应子(effector)第32-33页
            2.3.4 其他致病相关蛋白第33-34页
    3 Cerato-platanin(CP)研究进展第34-36页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6-38页
第二章 核盘菌Cerato-platanin(CP)的鉴定和基因功能分析第38-7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52页
        1.1 试验材料第38-40页
            1.1.1 试验菌株第38-39页
            1.1.2 试剂和培养基第39-40页
        1.2 试验方法第40-52页
            1.2.1 核盘菌中CP蛋白的生物学分析第40-41页
            1.2.2 载体构建第41-43页
            1.2.3 Total RNA的提取第43页
            1.2.4 第一链cDNA合成第43-45页
            1.2.5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第45页
            1.2.6 核盘菌Sscp1基因的末端克隆第45-46页
            1.2.7 Sscp1基因的表达量检测第46页
            1.2.8 核盘菌基因组DNA提取第46-47页
            1.2.9 Southern Blot分析第47-48页
            1.2.10 核盘菌Sscp1基因的敲除和互补第48-49页
            1.2.11 核盘菌原生质体制备第49-50页
            1.2.12 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第50页
            1.2.13 农杆菌介导转化核盘菌第50页
            1.2.14 核盘菌子囊盘的诱导和子囊孢子的收集第50-51页
            1.2.15 核盘菌的生物学测定第51页
            1.2.15 核盘菌致病力测定第51页
            1.2.15 接种叶片组织细胞学观察(台盼蓝染色)第51-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70页
        2.1 真菌Cerato-platanin(CP)的分布第52-54页
        2.2 核盘菌Sscp1基因全长克隆与分析第54页
        2.3 核盘菌SsCP1蛋白的分析第54-59页
        2.4 核盘菌Sscp1基因的表达模式第59-63页
        2.5 真菌基因功能研究系列载体构建第63页
        2.6 Sscp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获得与验证第63-65页
        2.7 Sscp1基因敲除突变体生物学特性第65-67页
        2.8 Sscp1基因敲除突变体致病力显著下降第67-68页
        2.9 拟南芥激素突变体对ΔSscp1突变体更加感病第68-7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0-72页
第三章 分泌蛋白SsCP1在核盘菌与寄主互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第72-11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2-80页
        1.1 试验材料第72-73页
            1.1.1 试验菌株第72-73页
            1.1.2 试剂和培养基第73页
        1.2 试验方法第73-80页
            1.2.1 携带蛋白标签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3-74页
            1.2.2 植物蛋白亚细胞定位的表达载体构建第74页
            1.2.3 基于TRV的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4-75页
            1.2.4 农杆菌瞬时浸润烟草叶片第75页
            1.2.5 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浸花法)第75-76页
            1.2.5 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Sscp1基因第76页
            1.2.6 病原菌的接种第76-77页
            1.2.7 免疫沉淀与蛋白质LC/MS第77-78页
            1.2.8 酵母双杂交(Y2H)第78页
            1.2.9 免疫共沉淀(Co-IP)第78页
            1.2.10 荧光双分子互补(BIFC)第78-79页
            1.2.11 植物中S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第79-80页
            1.2.12 电解质渗漏率的测定第8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0-107页
        2.1 携带蛋白标签的植物表达载体第80-83页
        2.2 基于TRV的病毒表达系统第83-84页
        2.3 SsCP1可引起植物细胞死亡第84-86页
        2.4 35s:Sscp1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与验证第86页
        2.5 35S:Sscp1转基因拟南芥的内源水杨酸含量升高第86-89页
        2.6 35S:Sscp1转基因拟南芥的病原菌接种第89-91页
        2.7 SsCP1蛋白与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PR1)互作第91-96页
        2.8 SsCP1与AtPR1蛋白共定位于细胞外质体第96-97页
        2.9 SsCP1蛋白与AtPR1蛋白的互作区域第97-99页
        2.10 SsCP1与AtPR1的保守结构域发生互作第99-101页
        2.11 35S:PR1转基因拟南芥提高了抗核盘菌的能力第101-103页
        2.12 SsCP1蛋白突变体的生物学功能第103-10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07-11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111-114页
    4.1 全文结论第111-112页
    4.2 研究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39页
附录1第139-157页
    附录1.1 论文中所用的引物第139-144页
    附录1.2 Sscp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第144-145页
    附录1.3 文中部分载体示意图第145-146页
    附录1.4 IP-LC-MS/MS鉴定到AtPR1的肽段信息第146-147页
    附录1.5 Y2H验证SsCP1与RD21A互作第147-148页
    附录1.6 试剂和培养基第148-152页
        电泳及印迹相关试剂第148-149页
        抗生素贮存液配制第149-150页
        MurashigeandSkoogmedium(MS)培养基配制第150-152页
    附录1.7 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第152-157页
        附录1.7.1 质粒的小量提取(碱裂解法)第152页
        附录1.7.2 质粒DNA的酶切和连接第152-153页
        附录1.7.3 PCR扩增第153-154页
        附录1.7.4 大肠杆菌化学感受态制备和转化第154-155页
        附录1.7.5 农杆菌电穿孔感受态制备及转化第155-157页
附录2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157-158页
    一、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57页
    二、参加会议摘要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级产气脂质体增效HIFU治疗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转录因子Foxa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