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民间舞蹈论文--龙舞论文

贵州德江土家炸龙文化遗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3 选题的相关研究动态第11-15页
    1.4 研究主要内容第15-16页
    1.5 研究目标第16页
    1.6 研究方法第16页
    1.7 创新之处第16-18页
2 遗存中的文化表述:对德江土家炸龙描述第18-24页
    2.1 土家炸龙时间与地点第18-19页
        2.1.1 炸龙的时间与时间特征第18页
        2.1.2 炸龙的地点及地点特征第18-19页
    2.2 炸龙前的准备第19-20页
        2.2.1 炸龙前的物质准备第19-20页
        2.2.2 炸龙前的仪式准备第20页
    2.3 德江土家炸龙过程的文本呈现第20-22页
        2.3.1 炸龙前的活动第20-21页
        2.3.2 炸龙与炸龙后的活动第21-22页
    2.4 对“炸”的现象描述第22-24页
        2.4.1 现场“炸”的实况第22-23页
        2.4.2 参与活动的人群第23-24页
3 遗存中的社会基础:对炸龙中“炸”的深层解析第24-30页
    3.1 “炸”元素情结第24-25页
        3.1.1 访谈中“火与炸”的文本第24-25页
        3.1.2 炸”元素背后的价值导向第25页
    3.2 主体心理的剖析第25-27页
        3.2.1 对舞者的心理解析第25-26页
        3.2.2 对观者的心理解读第26-27页
    3.3 空间认同第27-30页
        3.3.1 文化空间认同第27-28页
        3.3.2 生存空间认同第28-30页
4 遗存中的文化表征:对德江土家炸龙文化的揭示第30-33页
    4.1 自我价值的展示第30-31页
    4.2 受众群体的认同第31页
    4.3 文化回归的需求第31-33页
5 文化遗存的未来航向:民族传统体育现代性反思第33-41页
    5.1 德江土家炸龙在共性中突出个性第33-34页
        5.1.1 共性表现形式第33页
        5.1.2 个性表现形式第33-34页
    5.2 德江土家炸龙从酬神中走向育人第34-36页
        5.2.1 酬神的表现形式第34-35页
        5.2.2 育人的表现形式第35-36页
    5.3 德江土家炸龙从单一中走向多元第36-37页
        5.3.1 单一的现象分析第36-37页
        5.3.2 多元的现象阐述第37页
    5.4 德江土家炸龙从仪式中走向展演第37-39页
        5.4.1 仪式现象背景第37-38页
        5.4.2 展演表现形式第38-39页
    5.5 德江土家炸龙从封闭中走向开放第39-41页
        5.5.1 封闭的本质描述第39页
        5.5.2 开放的现象书写第39-41页
6 遗存中的社会关怀:构建新文明下的体育文化形态第41-50页
    6.1 筑构身体文化第41-43页
        6.1.1 塑造强健体魄第41-42页
        6.1.2 崇尚强者精神第42-43页
    6.2 建设全新体育文化第43-45页
        6.2.1 守护传统体育文化第43-44页
        6.2.2 回归体育文化自强第44页
        6.2.3 构建新时代体育文化第44-45页
    6.3 构建育人效应第45-50页
        6.3.1 树立育人精神第45-46页
        6.3.2 弘扬民族认同第46-47页
        6.3.3 营造和谐环境第47-48页
        6.3.4 促进经济发展第48-50页
7 结论第50-53页
    7.1 历史、社会、文化第50-51页
    7.2 德江土家炸龙遗存文化第51-52页
    7.3 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展望第52-53页
8 附录第53-55页
    附录1 针对德江土家炸龙舞龙者的访谈提纲第53-54页
    附录2 对观者的访谈提纲第54-55页
9 参考文献第55-58页
10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社会转型下广西山歌城镇化现象的研究
下一篇:从创作角度探析“限制”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