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南宋训蒙诗理学教育思想研究--以《训蒙绝句》为中心的考察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20页
    一、立论依据第11-14页
        (一) 概念阐释第11-12页
        (二) 选题缘由第12-13页
        (三) 选题意义第13-14页
    二、学术前史第14-18页
    三、研究方案第18-20页
        (一) 基本思路第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页
        (三) 研究创新点第18-20页
第一章 南宋理学教育背景分析第20-29页
    一、理学教育产生社会背景第20-25页
        (一) “尊孔崇儒,以儒治教”文教政策第20-21页
        (二) 兴学从教传统与疑古变古思潮第21-23页
        (三) 私学与书院教育兴盛第23-25页
    二、理学教育思想形成过程第25-29页
        (一) 理学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第25-26页
        (二)南宋社会与理学教育第26-29页
第二章 朱熹理学教育与《训蒙绝句》相关问题辨析第29-40页
    一、师承渊源与理学教育实践第29-32页
    二、朱熹文道观与训蒙诗创作第32-35页
    三、《训蒙绝句》相关问题辨析第35-40页
        (一) 创作背景第35-37页
        (二) “训蒙”与“性理”之争第37-40页
第三章 《训蒙绝句》理学教育思想分析第40-52页
    一、教育理念第40-42页
    二、教育作用论第42-45页
    三、道德教育方法第45-48页
        (一) 涵养省察第45-46页
        (二) 主敬虚静第46-48页
    四、道德教育境界第48-52页
第四章 南宋训蒙诗特点与影响第52-63页
    一、南宋诗教与朱熹诗教观第52-53页
    二、南宋训蒙诗特点第53-59页
        (一) 寓理学于训蒙诗创作第53-55页
        (二) 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第55-56页
        (三) 创作形式灵活多样第56-59页
    三、南宋训蒙诗的教育价值与影响第59-63页
        (一) 教育价值第59-61页
        (二) 对当代儿童诗歌教育的影响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附录第64-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周食器稱謂及用途研究
下一篇:六朝吴郡四姓之盛衰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