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密码的加密与解密论文

认证加密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基本符号第17-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3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0页
    1.2 研究现状第20-30页
        1.2.1 设计方法第21-25页
        1.2.2 分析方法:可证明安全理论第25-26页
        1.2.3 关键性问题第26-28页
        1.2.4 发展趋势及其标准化第28-30页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30-32页
    1.4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第32-34页
第2章 预备知识第34-45页
    2.1 密码学基础知识第34-41页
        2.1.1 分组密码与带密钥的函数第34页
        2.1.2 随机函数与随机置换第34-35页
        2.1.3 伪随机置换第35-36页
        2.1.4 伪随机函数第36页
        2.1.5 伪随机置换与伪随机函数的关系第36-37页
        2.1.6 Gray码第37页
        2.1.7 哈希函数第37-39页
        2.1.8 攻击模型第39页
        2.1.9 可证明安全技术第39-41页
    2.2 数学基础知识第41-44页
        2.2.1 常用不等式第41-42页
        2.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2-43页
        2.2.3 有限域理论第43-44页
    2.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认证加密方案及其安全模型第45-58页
    3.1 对称加密方案第45-47页
        3.1.1 对称加密方案的语法第45-46页
        3.1.2 对称加密方案的安全模型第46-47页
        3.1.3 对称加密方案的研究现状第47页
    3.2 认证方案第47-50页
        3.2.1 认证方案的语法第48页
        3.2.2 认证方案的安全模型第48-49页
        3.2.3 认证方案的研究现状第49-50页
    3.3 认证加密方案第50-57页
        3.3.1 认证加密方案的语法第50-52页
        3.3.2 认证加密方案的安全模型第52-55页
        3.3.3 基于nonce带附加数据的认证加密方案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基于分组密码的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58-79页
    4.1 典型的分组密码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58-66页
        4.1.1 OCB模式第58-59页
        4.1.2 CCM模式第59-60页
        4.1.3 EAX模式第60-61页
        4.1.4 GCM模式第61-64页
        4.1.5 GCM-SIVr模式第64-66页
    4.2 两类接近最优安全的分组密码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66-78页
        4.2.1 OGCM-1方案:接近最优安全的GCM变体第67-75页
        4.2.2 OGCM-2方案:OGCM-1方案的对偶变体第75-77页
        4.2.3 OGCM-1和OGCM-2两类方案的性能分析第77-78页
    4.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基于置换函数的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79-93页
    5.1 典型的置换函数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79-80页
        5.1.1 OPP模式第79-80页
        5.1.2 FKS模式第80页
        5.1.3 NORX模式第80页
    5.2 相关密钥安全的可调并行在线基于置换的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80-92页
        5.2.1 PTOAE方案第81页
        5.2.2 PTOAE方案的可证明安全性第81-91页
        5.2.3 PTOAE方案的性能分析第91-92页
    5.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6章 基于压缩函数的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93-108页
    6.1 典型的压缩函数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93-95页
        6.1.1 OMD模式第93-94页
        6.1.2 PMR-OMD模式第94页
        6.1.3 p-OMD模式第94-95页
    6.2 两类接近最优安全的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95-107页
        6.2.1 RWCTR方案:基于随机初始向量的接近最优安全的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95-102页
        6.2.2 RWCTRN方案:实用的基于压缩函数抗生日界安全的认证加密方案第102-105页
        6.2.3 RWCTR和RWCTRN两类方案的性能分析第105-107页
    6.3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基于可调密码的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108-128页
    7.1 可调密码第108-113页
        7.1.1 可调密码的语法第108-109页
        7.1.2 可调密码的安全模型第109-110页
        7.1.3 可调密码的设计方法第110-113页
    7.2 典型的可调密码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113-114页
        7.2.1 TAE模式第113页
        7.2.2 OCB1模式第113-114页
    7.3 INT-RUP安全的认证加密工作模式第114-127页
        7.3.1 带有明密文校验和的认证加密方案的INT-RUP安全性分析第116-118页
        7.3.2 OCB-IC方案:带有中间校验和的OCB方案第118-119页
        7.3.3 OCB-IC方案的可证明安全性第119-123页
        7.3.4 OCB-IC方案的性能分析第123-124页
        7.3.5 基于分组密码的OCB-IC方案第124-127页
    7.4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8章 总结和展望第128-132页
    8.1 论文总结第128-130页
    8.2 未来展望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子密码协议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云计算数据中心中的虚机部署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