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洞庭碧螺春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山茶属药用植物——茶的研究综述 | 第14-29页 |
1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4-21页 |
1.1 生物碱类 | 第14-15页 |
1.2 儿茶素类 | 第15-16页 |
1.3 黄酮类 | 第16-18页 |
1.4 三萜及其苷类 | 第18-20页 |
1.5 茶多糖类 | 第20-21页 |
1.6 芳香物质 | 第21页 |
1.7 鞣质类 | 第21页 |
1.8 氨基酸类 | 第21页 |
1.9 其他类 | 第21页 |
2 生物活性的研究 | 第21-25页 |
2.1 兴奋作用 | 第21-22页 |
2.2 抗菌、抗病毒作用 | 第22页 |
2.3 抗肿瘤作用 | 第22-23页 |
2.4 治疗糖尿病 | 第23页 |
2.5 抗氧化作用 | 第23-24页 |
2.6 降低血糖和血压作用 | 第24页 |
2.7 抑制乙醇吸收 | 第24页 |
2.8 利尿作用 | 第24页 |
2.9 其他作用 | 第24-25页 |
3 前景展望 | 第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第二章 苏州洞庭碧螺春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9-66页 |
2.1 化学成分概述 | 第29-35页 |
2.2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35-46页 |
2.2.1 LT-14 | 第35-39页 |
2.2.2 LT-24 | 第39-41页 |
2.2.3 LT-29 | 第41-44页 |
2.2.4 LT-30 | 第44-46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6-51页 |
2.3.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46-47页 |
2.3.2 实验步骤 | 第47-51页 |
2.4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5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3.1 结果 | 第66页 |
3.2 讨论 | 第66-68页 |
3.2.1 提取萃取问题 | 第66页 |
3.2.2 样品溶解性问题 | 第66-67页 |
3.2.3 结构鉴定 | 第67-68页 |
附图 | 第68-10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6-107页 |
缩略词表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