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电化学传感器 | 第11-12页 | 
| 1.1.1 电化学传感器的概述 | 第11-12页 | 
| 1.2 化学修饰电极 | 第12-17页 | 
| 1.2.1 化学修饰电极概述 | 第12-13页 | 
| 1.2.2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分类 | 第13-17页 | 
| 1.3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 1.3.1 碳纳米材料 | 第18-21页 | 
| 1.3.2 金属纳米粒子 | 第21页 | 
| 1.3.3 其他纳米材料 | 第21-22页 | 
| 1.4 多巴胺和多巴胺自聚物 | 第22-23页 | 
| 1.5 本论文的立意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基于(Cu/PDA)_n层-层自组装膜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 第25-41页 |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 2.2.2 (Cu/PDA)_n/GCE、 PDA/GCE和Cu/GCE 的制备 | 第27-28页 | 
| 2.2.3 测试方法 | 第28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 2.3.1 Cu/PDA/GCE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 | 第28-30页 | 
| 2.3.2 制备条件与测试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 2.3.3 扫描速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3.4 组装层数的影响 | 第33-37页 | 
| 2.3.5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37-38页 | 
| 2.3.6 (Cu/PDA)_n/GCE多层膜修饰电极的选择性 | 第38页 | 
| 2.3.7 (Cu/PDA)_n/GCE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稳定性 | 第38-39页 | 
| 2.4 实际样品测定 | 第39-4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Chit/PDA@AuNPs/GO修饰电极对水合肼的电催化氧化 | 第41-59页 |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 3.2.2 不同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2-44页 | 
| 3.2.3 测试方法 | 第44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7页 | 
| 3.3.1 PDA和PDA@AuNPs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形貌表征 | 第44-45页 | 
| 3.3.2 不同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 | 第45-46页 | 
| 3.3.3 修饰电极对水合肼的电催化行为 | 第46-47页 | 
| 3.3.4 PDA@AuNPs/GO用量的选择 | 第47-48页 | 
| 3.3.5 溶液pH的选择 | 第48-50页 | 
| 3.3.6 扫描速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 3.3.7 计时电流法测定水合肼对Chit/PDA@AuNPs/GO多层膜的研究 | 第52-53页 | 
| 3.3.8 应用电位的选择 | 第53-54页 | 
| 3.3.9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54页 | 
| 3.3.10 选择性 | 第54-56页 | 
| 3.3.11 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56-57页 | 
| 3.4 回收率 | 第57-5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4章 Chit/PDA@AuNPs/GO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氧化 | 第59-67页 |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60页 |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60页 | 
|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0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5页 | 
| 4.3.1 Chit/PDA@AuNPs/GO/GCE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行为 | 第60-62页 | 
| 4.3.2 pH的优化 | 第62页 | 
| 4.3.3 扫描速度的选择 | 第62-63页 | 
| 4.3.4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63-64页 | 
| 4.3.5 选择性 | 第64页 | 
| 4.3.6 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64-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