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的路径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内幕交易罪的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内幕交易罪的概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内幕交易罪侵害的法益 | 第12-14页 |
一、现有观点的评析 | 第12-13页 |
二、侵害客体的认定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典型案例分析 | 第14-18页 |
一、8·16光大证券“乌龙指”案 | 第15-16页 |
二、广发证券内幕交易案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关于内幕信息的认定 | 第18-32页 |
第一节 内幕信息的重大性 | 第19-22页 |
一、重大性的认定标准 | 第20-22页 |
二、重大性形成于动态发展之中 | 第22页 |
第二节 内幕信息的秘密性 | 第22-28页 |
一、内幕信息的形成时间 | 第23-25页 |
二、内幕信息的公开时间 | 第25-28页 |
第三节 内幕信息的相关性 | 第28-32页 |
一、证券市场相关性的认定标准 | 第29-30页 |
二、对光大证券“乌龙指”案相关性的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关于内幕人员的认定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实践中对内幕人员的认定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对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重新分类 | 第34-37页 |
第三节 对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的理解 | 第37-41页 |
第四章 关于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 | 第41-50页 |
第一节 内幕人员在敏感期内自己买卖证券 | 第41-46页 |
一、“利用内幕信息”对于构罪的必要性 | 第42-44页 |
二、合法交易行为的认定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内幕人员在敏感期内明示、暗示他人买卖证券 | 第46-50页 |
一、建议与泄露的区分 | 第46-48页 |
二、明示与暗示的区分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