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10页 |
1.1.1 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 第8-9页 |
1.1.2 细胞壁中纤维素合成 | 第9页 |
1.1.3 细胞壁中木质素的合成 | 第9-10页 |
1.2 DREB亚族转录因子概述 | 第10-13页 |
1.2.1 DREB亚族木质素纤维素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2 DREB亚族胁迫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2 DREB亚族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5-3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5-19页 |
2.1.1 试验材料、软件及网址、药品与仪器 | 第15-16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6-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2.2.1 毛果杨中DREB亚族转录因子的鉴定 | 第19-20页 |
2.2.2 毛果杨中DREB亚族进化树分析 | 第20页 |
2.2.3 毛果杨中DREB亚族染色体定位 | 第20页 |
2.2.4 毛果杨DREB亚族基因结构和motif分析 | 第20-21页 |
2.2.5 毛果杨DREB亚族基因EST和微阵列芯片数据分析 | 第21页 |
2.2.6 毛果杨DREB亚族基因非生物胁迫下的实时荧光定量表达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22-31页 |
3 PtrDREB28大青杨转基因株系的获得 | 第31-57页 |
3.1 实验材料及培养基制备 | 第31-32页 |
3.1.1 培养基 | 第31页 |
3.1.2 菌株与载体 | 第31页 |
3.1.3 常用试剂 | 第31-32页 |
3.1.4 药品制备 | 第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48页 |
3.2.1 PtrDREB28转录因子基因编码区的克隆 | 第32-35页 |
3.2.2 pBI121-PtrDREB28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工程菌的制备 | 第35-39页 |
3.2.3 pH7GWIWG2(Ⅱ)-PtrDREB28基因植物抑制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工程菌的制备 | 第39-42页 |
3.2.4 PtrDREB28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分析 | 第42-44页 |
3.2.5 PtrDREB28基因对大青杨遗传转化 | 第44-4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3.3.1 PtrDREB28转录因子基因编码区的克隆 | 第48-49页 |
3.3.2 植物过表达载体pBI121-PtrDREB28的构建 | 第49-50页 |
3.3.3 植物抑制表达载体pH7GWIWG2(Ⅱ)-PtrDREB28的构建 | 第50-51页 |
3.3.4 基因枪瞬时转化洋葱表皮细胞 | 第51-52页 |
3.3.5 pBI121-PtrDREB28转基因大青杨的筛选与检测 | 第52-53页 |
3.3.6 植物抑制表达载体pH7GWIWG2(Ⅱ)-PtrDREB28转基因大青杨的筛选与检测 | 第53页 |
3.3.7 P1301-PtrDREB28启动子序列元件分析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6-57页 |
4 PtrDREB28基因功能的研究 | 第57-67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57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57页 |
4.1.2 试剂 | 第57页 |
4.1.3 溶液 | 第57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7-60页 |
4.2.1 PtrDREB28基因非生物胁迫下转基因大青杨幼苗的抗逆性分析 | 第57-59页 |
4.2.2 转基因大青杨形态学研究 | 第59-60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4.3.1 PtrDREB28转基因大青杨幼苗的非生物胁迫下的抗逆性分析 | 第60-65页 |
4.3.2 PtrDREB28基因转基因大青杨切片染色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