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和主要内容 | 第16-26页 |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6-21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理论 | 第16-17页 |
二、毛泽东的消除贫困思想 | 第17-18页 |
三、邓小平的社会共同富裕思想 | 第18-19页 |
四、江泽民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 第19-21页 |
五、胡锦涛的扶贫开发思想 | 第21页 |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26页 |
一、扶贫对象精准 | 第22页 |
二、项目安排精准 | 第22-23页 |
三、资金使用精准 | 第23页 |
四、措施到户精准 | 第23-24页 |
五、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 | 第24-25页 |
六、脱贫成效精准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四川巴中市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分析 | 第26-44页 |
第一节 巴中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26-31页 |
一、贫困人口识别精准,精确瞄准贫困群体 | 第26-27页 |
二、部分项目安排精准,实施六大扶贫措施 | 第27-28页 |
三、部分资金使用精准,强化扶贫资金动态管理 | 第28-29页 |
四、措施到户精准,推进“五个一批”工程 | 第29-30页 |
五、派驻部分干部精准,精确管理扶贫队伍 | 第30-31页 |
六、脱贫成效精准,施行脱贫监督考核 | 第31页 |
第二节 巴中市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1-44页 |
一、部分贫困群体观念贫困及脱贫主动性不足 | 第31-35页 |
二、乡风不文明问题还比较突出 | 第35-36页 |
三、扶贫资金管理难 | 第36-38页 |
四、产业发展还不够科学 | 第38-40页 |
五、精准扶贫领域存在不正风气 | 第40-44页 |
第三章 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导巴中市打好脱贫攻坚战 | 第44-59页 |
第一节 激发脱贫主体内生动力 | 第44-47页 |
一、贫困群体要转变观念和解放思想 | 第44页 |
二、贫困群体要主动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能力 | 第44-45页 |
三、创新外援帮扶方式,发挥贫困群体主体作用 | 第45页 |
四、创新贫困群体思想工作内容、路径和机制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文化扶贫 | 第47-49页 |
一、引导贫困群体树立新型道德规范 | 第47页 |
二、实施文化扶贫,阻断贫困文化代际传递 | 第47-48页 |
三、继承和发展贫困地区优秀传统文化 | 第48-49页 |
四、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治理机构的建设 | 第49页 |
第三节 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 第49-52页 |
一、促进扶贫资金精准使用 | 第49-50页 |
二、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 第50-52页 |
第四节 精准安排产业项目,推进产业化扶贫 | 第52-54页 |
一、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 | 第52-53页 |
二、促进产业融合,拓宽贫困群体就业增收渠道 | 第53页 |
三、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 | 第53-54页 |
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 第54页 |
第五节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准选配第一书记 | 第54-59页 |
一、加强党的领导,夯实贫困地区基层组织 | 第54-56页 |
二、精准选配村第一书记,使精准扶贫更清廉 | 第56页 |
三、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扶贫工作能力和水平 | 第56-57页 |
四、加强精准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 第57页 |
五、进一步健全精准扶贫领域治理体系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