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多级A/O生物滤池与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处理二级生化尾水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污水厂尾水处理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的污水回用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我国的城市污水回用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第14-22页
        1.3.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概述第16-18页
        1.3.2 分段进水工艺概述第18-21页
        1.3.3 微絮凝过滤工艺概述第21-22页
2 实验概况第22-25页
    2.1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页
    2.2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第22-23页
        2.2.1 实验研究内容第22页
        2.2.2 实验技术路线第22-23页
    2.3 实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第23-24页
    2.4 实验仪器第24-25页
3 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第25-34页
    3.1 实验用水第25页
    3.2 滤料选择第25-26页
    3.3 实验装置及流程图第26-27页
    3.4 挂膜方法第27-28页
    3.5 COD去除情况第28-29页
    3.6 NH_4~+-N去除情况第29-31页
    3.7 微生物镜检第31-32页
    3.8 扫描电镜第32-33页
    3.9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滤池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4-52页
    4.1 溶解氧对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4-39页
        4.1.1 溶解氧对COD的去除效果第34-36页
        4.1.2 溶解氧对NH_4~+-N的去除效果第36-38页
        4.1.3 溶解氧对TN的去除效果第38-39页
        4.1.4 本节小结第39页
    4.2 流量分配比对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9-45页
        4.2.1 流量分配比对COD的去除效果第40-41页
        4.2.2 流量分配比对NH_4~+-N的去除效果第41-43页
        4.2.3 流量分配比对TN的去除效果第43-45页
        4.2.4 本节小结第45页
    4.3 水力负荷对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5-50页
        4.3.1 水力负荷对COD的去除效果第45-47页
        4.3.2 水力负荷对NH_4~+-N的去除效果第47-49页
        4.3.3 水力负荷对TN的去除效果第49-50页
        4.3.4 本节小结第50页
    4.4 TP的去除效果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微絮凝过滤处理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滤池出水的实验研究第52-58页
    5.1 进水水质第52页
    5.2 填料选择第52页
    5.3 混凝剂的选择及投加量的确定第52-53页
    5.4 滤速对反应效果的影响及分析第53-57页
        5.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5.4.2 过滤滤速对TP的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第55-56页
        5.4.3 过滤滤速对COD的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第56-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6 组合工艺对二级生化尾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第58-67页
    6.1 进水水质第58页
    6.2 实验装置及流程图第58-59页
    6.3 多级A/O生物滤池稳定期运行效果第59-63页
        6.3.1 稳定期系统对COD浓度变化趋势分析第59-60页
        6.3.2 NH_4~+-N浓度变化趋势分析第60-61页
        6.3.3 TN浓度变化趋势分析第61-62页
        6.3.4 TP浓度变化趋势分析第62-63页
    6.4 组合工艺中微絮凝过滤处理多级A/O生物滤池出水的运行效果第63-65页
        6.4.1 微絮凝过滤对COD的去除情况第63页
        6.4.2 微絮凝过滤对NH_4~+-N的去除情况第63-64页
        6.4.3 微絮凝过滤对TN的去除情况第64-65页
        6.4.4 微絮凝过滤对TP的去除情况第65页
    6.5 组合工艺出水回用前景分析第65-66页
    6.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7 结论及展望第67-70页
    结论第67-69页
    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级AO-MBR组合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实验研究
下一篇:间歇曝气SBR完全短程硝化+ASBR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