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1.1 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意义 | 第16-17页 |
1.1.2 冷凝热回收的应用意义 | 第17-18页 |
1.2 冷凝热回收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2.1 国外冷凝热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国内冷凝热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概述 | 第22-31页 |
2.1 空调系统制冷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2.2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3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凝热回收 | 第23-29页 |
2.3.1 空调系统的冷凝热 | 第23-24页 |
2.3.2 冷凝热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2.3.3 冷凝热回收的类型 | 第26-29页 |
2.3.4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的形式的确定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分析 | 第31-42页 |
3.1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用条件 | 第31-32页 |
3.2 热水温度及冷凝温度对于冷凝热回收应用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1 热水温度 | 第32-35页 |
3.2.2 冷凝温度 | 第35-36页 |
3.3 热水负荷与空调负荷的不同步性分析 | 第36-39页 |
3.3.1 生活热水用水规律 | 第36-37页 |
3.3.2 热水负荷与空调负荷的不同步性 | 第37-39页 |
3.3.3 蓄热装置设置 | 第39页 |
3.4 地下水源热泵冷凝热应用系统的综合性能系数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仿真模拟 | 第42-64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2-43页 |
4.1.1 建筑物概况 | 第42页 |
4.1.2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42-43页 |
4.2 空调负荷与热水负荷模拟计算 | 第43-51页 |
4.2.1 空调负荷模拟计算 | 第43-46页 |
4.2.2 热水负荷模拟计算 | 第46-50页 |
4.2.3 基于模拟计算结果的系统形式确定 | 第50-51页 |
4.3 基于TRNSYS软件的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1-62页 |
4.3.1 TRNSYS软件简介 | 第51-52页 |
4.3.2 TRNSYS环境下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4.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效益分析 | 第64-70页 |
5.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4-65页 |
5.2 节能效益分析 | 第65-67页 |
5.2.1 系统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 | 第65-66页 |
5.2.2 三种热水制取方案能耗比较 | 第66-67页 |
5.3 环保效益分析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