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ZM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运行机制与效果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2.1 研究现状第12-14页
        2.1.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2.1.2 我国研究现状第13-14页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相关理论论述第14页
        3.1.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页
        3.1.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运行机制与效果评价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4页
    4.1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17页
        4.1.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4.1.2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15-17页
1 ZM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概况第17-21页
    1.1、项目背景第17页
    1.2 项目主要内容与具体做法第17-19页
        1.2.1 不断优化结构调整第17页
        1.2.2 培育特色名牌农业第17页
        1.2.3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民带来实惠第17-18页
        1.2.4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第18页
        1.2.5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力度第18页
        1.2.6 抓好示范建设,搞好示范带动第18-19页
    1.3、项目运行载体与支持体系建设概况第19-21页
        1.3.1 设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第19页
        1.3.2 充实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第19页
        1.3.3 提升农技推广基础设施水平第19-20页
        1.3.4 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第20-21页
2 ZM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示范县)项目经验与反思——以2013年为例第21-33页
    2.1、项目组织管理情况第21-24页
        2.1.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第21页
        2.1.2 部门协作第21-22页
        2.1.3 规范管理第22-23页
        2.1.4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合理使用项目资金第23-24页
        2.1.5 信息宣传第24页
    2.2、运行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第24-26页
        2.2.1 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第24-25页
        2.2.2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第25页
        2.2.3 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建设第25-26页
    2.3、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第26-33页
        2.3.1 农技人员培训第26页
        2.3.2 推广基地建设第26-27页
        2.3.3 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第27-28页
        2.3.4 包村联户服务第28-29页
        2.3.5 科技示范户满意度第29-33页
3 ZM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效益与影响评估第33-39页
    3.1、主导产业示范户、带动辐射户增产增收第33-35页
        3.1.1 项目实施各主导产业情况第33页
        3.1.2 促进主导产业科技示范户、辐射户增产增收情况第33-35页
    3.2、带动全县相关主导产业生产水平和效益提高成效分析第35-39页
        3.2.1 带动小麦产业成效分析第35-36页
        3.2.2 带动玉米产业成效分析第36页
        3.2.3 带动蔬菜产业成效分析第36-39页
4 ZM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总结与思考第39-45页
    4.1 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体制创新做法第40-42页
        4.1.1、运行机制创新第40页
        4.1.2 实行绩效考评奖励激励制度创新第40页
        4.1.3 多元化推广服务创新第40页
        4.1.4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方式创新第40-41页
        4.1.5 现代化服务方式创新第41页
        4.1.6 指导农民形式创新第41-42页
    4.2 农技推广服务主要经验与做法第42-45页
        4.2.1 继续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第42页
        4.2.2 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第42页
        4.2.3 多措并举,搞好示范户、辐射户产业生产服务第42-43页
        4.2.4 创新多元化推广服务方式,拓宽服务空间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种植专业村空间集聚及分布的定量分析--以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为例
下一篇:安徽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政策及其实施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