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绪论第9-14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研究背景第9-10页
        2、理论意义第10-11页
        3、现实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2页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2-13页
    本章小结第13-14页
二、文化中国视域下国家形象的主体传播内容第14-18页
    (一)作为文化载体的国家第14-15页
        1、国家是文化性组织第14页
        2、“柔弱胜刚强”本体论诠释文化本质作用第14-15页
        3、国家形象承载文化根基第15页
    (二)文化中国第15-17页
        1、文化中国基本内涵第15-16页
        2、文化中国在国家形象传播中重要性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三、文化中国的形象传播遵循民族普世统一性原则第18-22页
    (一)民族性第18-19页
    (二)普世价值性第19-20页
    (三)统一性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四、“对内依归、对外感知”的双维度传播战略第22-33页
    (一)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文化中国共有精神家园第22-25页
        1、“中国梦”主旋律下弘扬传统文化的可能性第22-23页
        2、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性第23-24页
        3、“家文化”的传统感召第24-25页
    (二)“和谐”主旋律的对外形象传播第25-30页
        1、国际形象互构中解读的内涵差异第25-27页
        2、构建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第27-28页
        3、构建独立自主、求同存异的国家形象第28-29页
        4、构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29-30页
    (三)媒介语境转型架构新格局第30-32页
        1、国际传播语境下的媒介现状第30-31页
        2、媒介传播转型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五、“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方位多元传播途径第33-39页
    (一)盛会传播第33-36页
        1、北京奥运会文化中国形象的集中展现第33-34页
        2、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国形象的华丽转身第34-35页
        3、中国共产党霸气国际英文宣传片走红第35-36页
    (二)文化外交第36-38页
        1、政治主导性的文化衍生渗透第36-37页
        2、教育主题性的文化主动输出第37-38页
        3、旅游体验性的文化双向互动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附件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密蓬国王王权持存之路研究
下一篇:《周末画报》:21世纪初中国时尚文化的人文解读(20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