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概述 | 第18-22页 |
2.1.1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 第18-20页 |
2.1.2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3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概述 | 第22-24页 |
2.2.1 舆论的概念 | 第22页 |
2.2.2 舆论引导的概念及特征 | 第22-23页 |
2.2.3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特点 | 第23-24页 |
2.3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3.1 议程设置理论 | 第24页 |
2.3.2 风险传播理论 | 第24-25页 |
2.3.3 框架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现状 | 第26-32页 |
3.1 当前我国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状况 | 第26-28页 |
3.1.1 事件爆发频度较高 | 第26-27页 |
3.1.2 抗争激烈且参与人数规模大 | 第27页 |
3.1.3 风险严重引起公众恐慌 | 第27-28页 |
3.2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现状 | 第28-32页 |
3.2.1 信息公布及时性低 | 第28-29页 |
3.2.2 舆论导向性不足 | 第29页 |
3.2.3 报道主动性缺乏 | 第29-30页 |
3.2.4 报道观点偏激 | 第30-31页 |
3.2.5 事后报道跟进不足 | 第31-32页 |
第4章 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4.1 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1.1 舆论监测较为弱化 | 第32页 |
4.1.2 风险认知存在偏差 | 第32-33页 |
4.1.3 缺乏与公众的风险沟通 | 第33-34页 |
4.2 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4.2.1 缺失正确舆论引导的方向 | 第34页 |
4.2.2 忽视风险认知差异的重要性 | 第34-35页 |
4.2.3 欠缺风险沟通的理念 | 第35-36页 |
第5章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的原则与策略 | 第36-44页 |
5.1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原则 | 第36-38页 |
5.1.1 公开性原则 | 第36页 |
5.1.2 主动性原则 | 第36页 |
5.1.3 真实性原则 | 第36-37页 |
5.1.4 时效性原则 | 第37页 |
5.1.5 统一性原则 | 第37页 |
5.1.6 合法性原则 | 第37-38页 |
5.2 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的策略 | 第38-44页 |
5.2.1 提高对风险舆论的监测 | 第38-40页 |
5.2.1.1 扩展监测区域 | 第38-39页 |
5.2.1.2 加强预警作用 | 第39页 |
5.2.1.3 确定正确引导方向 | 第39-40页 |
5.2.2 多方位引导公众的风险认知 | 第40-41页 |
5.2.2.1 灵活使用新兴媒体 | 第40页 |
5.2.2.2 培养掌握风险信息传播规律的“新闻发言人” | 第40-41页 |
5.2.2.3 多媒体融合进行引导 | 第41页 |
5.2.3 增强与公众的风险沟通 | 第41-44页 |
5.2.3.1 呈现风险,疏导公众情绪 | 第42页 |
5.2.3.2 培养“风险沟通”意见领袖 | 第42-43页 |
5.2.3.3 发挥议程设置功能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