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5-78页 |
1.1 研究问题 | 第15-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7-2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2-59页 |
1.2.1 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解释 | 第22-30页 |
1.2.2 发展型国家理论 | 第30-40页 |
1.2.3 新制度主义理论对经济发展的解释 | 第40-54页 |
1.2.4 文化等其他视角的启示 | 第54-58页 |
1.2.5 多阶段-多机制的行动者分析框架 | 第58-59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59-67页 |
1.3.1 案例研究 | 第59-62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第62-67页 |
1.4 阶段分期 | 第67-76页 |
1.4.1 阶段分期的缘由 | 第67-71页 |
1.4.2 中国肥药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 第71-74页 |
1.4.3 台州肥药市场的兴起 | 第74-76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76-78页 |
2 国家立规范 | 第78-190页 |
2.1 计划独营阶段(1956-1977年) | 第78-89页 |
2.1.1 人民公社与计划经济体制 | 第79-81页 |
2.1.2 人民公社体制下的肥药购销体系 | 第81-87页 |
2.1.3 计划独营体制稳步发展的根源 | 第87-89页 |
2.2 市场化萌芽阶段(1978-1981年) | 第89-108页 |
2.2.1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第89-90页 |
2.2.2 生产责任制改革带来的冲击 | 第90-100页 |
2.2.3 局部调整和重点突破的互动过程 | 第100-106页 |
2.2.4 局部调整治标不治本 | 第106-108页 |
2.3 双轨竞争阶段(1982-1997年) | 第108-129页 |
2.3.1 双轨竞争过程的宏观与中观背景 | 第108-112页 |
2.3.2 国家行动者对肥药行业市场化的应对 | 第112-127页 |
2.3.3 中央政府维持计划独营的预期落空 | 第127-129页 |
2.4 市场化改革阶段(1998-2002年) | 第129-136页 |
2.4.1 市场化改革阶段的宏观背景 | 第129-132页 |
2.4.2 台州肥药市场的形成 | 第132-135页 |
2.4.3 国家行动者主导角色交棒农业部门 | 第135-136页 |
2.5 规范化阶段(2003-2010年) | 第136-153页 |
2.5.1 药市场初立时的混乱 | 第136-138页 |
2.5.2 农业部门制定正式规范 | 第138-152页 |
2.5.3 农业执法带来市场规范化 | 第152-153页 |
2.6 “升级”新市场阶段(2011-2016) | 第153-170页 |
2.6.1 中央政府加强对农业调控 | 第153-155页 |
2.6.2 各级政府定义正式规范 | 第155-169页 |
2.6.3 “升级”新市场 | 第169-170页 |
2.7 小结 | 第170-190页 |
2.7.1 肥药经销行业实现市场化的根源 | 第171-180页 |
2.7.2 国家行动者的角色 | 第180-190页 |
3 市场破预期 | 第190-313页 |
3.1 肥药市场萌芽阶段(1978-1981年) | 第191-200页 |
3.1.1 生产责任制带来制度裂缝 | 第191-193页 |
3.1.2 逐利活动兴起 | 第193-199页 |
3.1.3 肥药行业已形成市场萌芽 | 第199-200页 |
3.2 寡头垄断竞争阶段(1982-1997年) | 第200-224页 |
3.2.1 肥药供求矛盾奠定市场化基石 | 第200-202页 |
3.2.2 寡头垄断竞争 | 第202-224页 |
3.2.3 计划独营体制的崩溃 | 第224页 |
3.3 肥药市场形成阶段(1998-2002年) | 第224-240页 |
3.3.1 全国肥药行业市场化改革 | 第224-225页 |
3.3.2 肥药市场形成过程 | 第225-239页 |
3.3.3 肥药市场正式形成 | 第239-240页 |
3.4 台州肥药市场大发展阶段(2001-2010年) | 第240-272页 |
3.4.1 台州农业行政执法的启动 | 第240页 |
3.4.2 台州肥药市场走向全国 | 第240-272页 |
3.4.3 肥药市场脱颖而出 | 第272页 |
3.5 利基窄化阶段(2011-2016年) | 第272-293页 |
3.5.1 中央政府加强调控 | 第272-274页 |
3.5.2 利基瓶颈的形成和突破 | 第274-292页 |
3.5.3 会有新一轮大发展吗? | 第292-293页 |
3.6 小结 | 第293-313页 |
3.6.1 经济行动者在市场化中的角色 | 第293-296页 |
3.6.2 台州肥药市场兴起的根源 | 第296-313页 |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313-330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313-328页 |
4.1.1 国家行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 第313-318页 |
4.1.2 经济行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 第318-321页 |
4.1.3 阶段分期形成的动力 | 第321-324页 |
4.1.4 区域市场形成的动力 | 第324-328页 |
4.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328-3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30-344页 |
附录 | 第344-35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3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