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村镇银行的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2.1 村镇银行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页 |
2.2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第17-18页 |
2.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3.1 金融深化理论 | 第18-19页 |
2.3.2 金融共生理论 | 第19页 |
2.3.3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3.4 农村金融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 第22-32页 |
3.1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3.1.1 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 第22-23页 |
3.1.2 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 | 第23页 |
3.2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23-31页 |
3.2.1 资源因素 | 第24-26页 |
3.2.2 能力因素 | 第26-28页 |
3.2.3 内外交互因素 | 第28-31页 |
3.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建立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第4章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2-39页 |
4.1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2-34页 |
4.2 确定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34-36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34页 |
4.2.2 具体步骤 | 第34-36页 |
4.3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6-39页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6-37页 |
4.3.2 具体步骤 | 第37-39页 |
第5章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案例分析 | 第39-48页 |
5.1 案例简介 | 第39-40页 |
5.2 确定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 第40-43页 |
5.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43-46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第6章 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建议 | 第48-51页 |
6.1 加强存款吸收 | 第48页 |
6.2 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 第48-49页 |
6.3 完善风险管理 | 第49页 |
6.4 提高盈利能力 | 第49-50页 |
6.5 提升客户满意度 | 第50页 |
6.6 提升员工满意度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