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论文

生态社会主义视角下的我国和谐社会构建

引言第1-7页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第7-19页
 (一) 生态社会主义的界定第7-8页
 (二)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第8-12页
  1.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第8-9页
  2. 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第9-12页
 (三)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第12-17页
  1. 生态社会主义关于经济方面的主要思想第12-13页
  2. 生态社会主义关于政治方面的主要思想第13-15页
  3. 生态社会主义关于文化方面的主要思想第15-16页
  4. 生态社会主义关于生态观方面的主要思想第16页
  5. 生态社会主义提出解决生态危机,进行社会变革的途径和策略第16-17页
 (四) 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评价第17-19页
  1. 积极意义第17-18页
  2. 消极意义第18-19页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和谐性分析第19-24页
 (一)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存在的诸多不和谐问题和现象第19-22页
  1.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和谐第19-20页
  2. 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第20-21页
  3. 居民收入分配相对失衡第21页
  4. 社会就业不够充分第21页
  5.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第21-22页
 (二) 我国和谐社会理论第22-24页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第22-23页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三、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第24-34页
 (一)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物质文明即和谐经济的启示第25-28页
  1. 经济保持适度增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25-27页
  2.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第27-28页
 (二)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政治文明即和谐政治的启示第28-30页
  1.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28页
  2. 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必要前提第28-29页
  3.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政府服务性职能第29-30页
 (三)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精神文明即和谐文化的启示第30-31页
  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第30页
  2. 积极倡导生态意识第30-31页
 (四)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即和谐生态的启示第31-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后记第37-38页
摘要第38-39页
ABSTRACT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醒世姻缘传》中的民间信仰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私有财产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