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胸交感神经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冠心病概述 | 第11页 |
1.2 冠心病治疗 | 第11-13页 |
1.2.1 药物治疗 | 第11-12页 |
1.2.2 介入治疗 | 第12页 |
1.2.3 微创治疗 | 第12-13页 |
1.3 射频消融术 | 第13-14页 |
1.3.1 射频消融术原理 | 第13页 |
1.3.2 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第2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2.1 实验对象 | 第14页 |
2.1.1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4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4.1 对照组治疗方法 | 第15页 |
2.4.2 治疗组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2.5 观察指标及随访 | 第16页 |
2.5.1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2.5.2 随访 | 第16页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7-20页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第17页 |
3.2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第17-18页 |
3.3 临床症状 | 第18页 |
3.4 静脉血中去甲肾上腺含量 | 第18-19页 |
3.5 VAS评分 | 第19-2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0-31页 |
4.1 射频消融术靶点治疗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4.1.1 胸交感神经解剖 | 第20-21页 |
4.1.2 交感神经作用 | 第21-23页 |
4.2 射频消融术优点 | 第23页 |
4.3 射频消融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 第23-24页 |
4.4 并发症 | 第24页 |
4.5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绞痛的有效机制: | 第24-28页 |
4.6 本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 第28-30页 |
4.6.1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8页 |
4.6.2 展望 | 第28-30页 |
4.7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30-3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综述 | 第36-45页 |
1 交感神经 | 第36-37页 |
1.1 交感神经概述 | 第36-37页 |
1.2 交感神经与心血管疾病 | 第37页 |
2 微创治疗 | 第37-40页 |
2.1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 | 第37-38页 |
2.2 星状神经节阻滞 | 第38-39页 |
2.3 胸交感神经毁损术 | 第39页 |
2.4 其他微创方法 | 第39-40页 |
3 射频消融术 | 第40页 |
4 小结与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