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基于无线携能技术的协作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体结构及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基于用户协作的WPC中的关键技术 | 第15-27页 |
2.1 WPCN | 第15-19页 |
2.1.1 WPCN的系统模型 | 第15-16页 |
2.1.2 WPCN的发送机与接收机 | 第16-18页 |
2.1.3 WPCN协作通信系统 | 第18-19页 |
2.2 SWIPT技术 | 第19-22页 |
2.2.1 能量收集天线与信号接收天线分离 | 第20页 |
2.2.2 时隙选择 | 第20-21页 |
2.2.3 功率分流 | 第21-22页 |
2.2.4 天线选择 | 第22页 |
2.3 D2D技术 | 第22-25页 |
2.3.1 D2D分类 | 第23-24页 |
2.3.2 D2D在5G中的应用场景 | 第24-25页 |
2.4 用户协作技术 | 第25-27页 |
第3章 基于用户协作的WPCN的定价策略设计与资源分配 | 第27-47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27-31页 |
3.3 问题描述和优化方案 | 第31-40页 |
3.3.1 最大化系统回报率场景的优化策略 | 第31-36页 |
3.3.2 保障服务质量场景的优化策略 | 第36-40页 |
3.4 仿真结果 | 第40-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SWIPT的D2D组播协作通信系统的协议与资源分配 | 第47-64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系统模型及传输协议 | 第48-52页 |
4.3 问题描述及优化方案 | 第52-60页 |
4.3.1 D2D干扰抑制算法 | 第53-58页 |
4.3.2 联合功率分流因子及D2D干扰抑制算法 | 第58-60页 |
4.4 仿真结果 | 第60-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5.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