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章 老舍戏剧创作的“因时制宜” | 第18-41页 |
第一节 写作目的的转变:从服务抗战到歌颂新生 | 第18-29页 |
第二节 创作重心的位移:从“人物中心”到“运动中心” | 第29-36页 |
第三节 昙花一现:历史题材的两次回溯 | 第36-41页 |
第二章 老舍戏剧创作的主体坚守 | 第41-58页 |
第一节 底层书写的持续 | 第41-45页 |
第二节 国民性批判与启蒙传统继承 | 第45-52页 |
第三节 朴素的道德批判视角 | 第52-54页 |
第四节 “民主剧本”背后的文学坚持 | 第54-58页 |
第三章 “去从”与“取舍”之间的复杂动因 | 第58-72页 |
第一节 “文学场”的历史转换 | 第58-61页 |
第二节 “感恩情结”的三重内蕴 | 第61-66页 |
第三节 欲“新”仍“旧”的传统因循 | 第66-68页 |
第四节 “士”的幽灵——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 第68-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