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收获机械论文

基于感性工学的元胡收获机人机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6页
        1.2.1 农业机械产品形态设计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元胡收获机设计研究现状综述第13-15页
        1.2.3 发展趋势第15-16页
    1.3 项目研究背景第16-17页
        1.3.1 元胡收获机结构方案第16-17页
        1.3.2 元胡收获机工作原理第17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页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21页
第2章 元胡收获机驾驶室人机设计及评价第21-49页
    2.1 人机工程学概述第21-23页
        2.1.1 人机工程学定义第21页
        2.1.2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第21-22页
        2.1.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第22-23页
    2.2 元胡收获机驾驶室H点设计第23-27页
        2.2.1 H点定义第23页
        2.2.2 H点确定方法第23-24页
        2.2.3 元胡收获机驾驶室H点区域的求解第24-27页
    2.3 元胡收获机驾驶室座椅设计第27-29页
        2.3.1 座椅靠背设计第27-28页
        2.3.2 座椅坐面设计第28-29页
    2.4 元胡收获机驾驶室显示装置设计第29-33页
        2.4.1 仪表显示设计第29页
        2.4.2 显示装置布局设计原则第29-30页
        2.4.3 改进逼近理想法(TOPSIS)第30-31页
        2.4.4 元胡收获机驾驶室仪表元件布置设计第31-33页
    2.5 元胡收获机驾驶室操纵装置设计第33-36页
        2.5.1 方向盘的设计第34页
        2.5.2 手操纵杆的设计第34-35页
        2.5.3 控制按钮设计第35-36页
        2.5.4 脚踏板的设计第36页
    2.6 元胡收获机驾驶员工作空间设计布置第36-39页
        2.6.1 驾驶室座椅布置第37页
        2.6.2 方向盘布置第37页
        2.6.3 操纵杆布置第37-38页
        2.6.4 脚踏板布置第38-39页
    2.7 驾驶室人机系统评价第39-47页
        2.7.1 CATIAV5人机模块介绍第39-40页
        2.7.2 人体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2.7.3 舒适性仿真分析与评价第41-45页
        2.7.4 空间可触及性仿真分析与评价第45-46页
        2.7.5 视野模拟与评价第46-47页
    2.8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元胡收获机形态设计研究第49-63页
    3.1 感性工学第49-51页
        3.1.1 感性工学的定义第49页
        3.1.2 感性工学实施方法第49-51页
    3.2 元胡收获机设计定位第51-53页
        3.2.1 元胡收获机造型设计要素定位第51-52页
        3.2.2 元胡收获机色彩设计要素定位第52页
        3.2.3 元胡收获机布置设计基本要求第52-53页
    3.3 感性词汇提取第53-55页
        3.3.1 感性词汇的搜集第53页
        3.3.2 感性词汇的筛选第53-54页
        3.3.3 构建感性形容词对第54-55页
    3.4 典型实验样本的提取第55-56页
        3.4.1 实验样本收集第55页
        3.4.2 典型实验样本的选取第55-56页
    3.5 感性评价实验第56-61页
        3.5.1 建立语义差分量表第56-57页
        3.5.2 SPSS因子分析第57-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元胡收获机人机系统综合评价第63-75页
    4.1 元胡收获机草图设计方案第63-64页
    4.2 层次分析评价法第64-66页
        4.2.1 层次分析法概述第64页
        4.2.2 层次分析评价法实施流程第64-66页
    4.3 元胡收获机人机系统综合评价第66-72页
        4.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66-67页
        4.3.2 构建成对配比判断矩阵第67-68页
        4.3.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68-72页
        4.3.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72页
    4.4 最优方案优化第72-73页
        4.4.1 方案建模第72-73页
        4.4.2 方案渲染第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页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附录第83-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差法的地面风场测量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北方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