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 改造设计背景 | 第11-12页 |
1.3 本文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3-27页 |
2.1 总体改造设计要求 | 第13-16页 |
2.1.1 改造总体设计原则 | 第13页 |
2.1.2 改造总体设计技术指标 | 第13-14页 |
2.1.3 改造设计系统特点概述 | 第14-16页 |
2.2 加料设备的现场布局 | 第16-18页 |
2.2.1 储存罐平面布置图 | 第16-17页 |
2.2.2 加料管路工艺流程图 | 第17-18页 |
2.3 生产操作控制模式 | 第18-19页 |
2.4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人机界面类型选择 | 第19-22页 |
2.4.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选择 | 第19-21页 |
2.4.2 工业人机界面的选择 | 第21-22页 |
2.5 PLC与现场操作界面的功能设计 | 第22-26页 |
2.5.1 PLC功能设计 | 第22-24页 |
2.5.2 现场触摸屏功能设计 | 第24-26页 |
2.6 与上位机通讯方式 | 第26页 |
2.7 上位机监控系统内容及功能 | 第2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机械部分改造设计 | 第27-30页 |
3.1 储存罐 | 第27-28页 |
3.1.1 储存罐基本功能的实现 | 第27页 |
3.1.2 储存罐温度控制和保温功能的实现 | 第27-28页 |
3.1.3 储存罐中料液重量准确计量功能的实现 | 第28页 |
3.1.4 储存罐搅拌功能的实现 | 第28页 |
3.2 管道连接 | 第28-29页 |
3.2.1 料液施加管道 | 第28页 |
3.2.2 水管道 | 第28-29页 |
3.2.3 压缩空气管道 | 第29页 |
3.2.4 蒸汽管道 | 第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电控硬件部分改造设计 | 第30-42页 |
4.1 控制器选择 | 第30-31页 |
4.2 通讯方式改造 | 第31-33页 |
4.2.1 通讯概述 | 第31-32页 |
4.2.2 硬件连接 | 第32-33页 |
4.3 电控柜与子站箱 | 第33-35页 |
4.3.1 电气元件的配置 | 第33-35页 |
4.3.2 现场操作界面的配置 | 第35页 |
4.4 检测元件 | 第35-38页 |
4.4.1 传感器 | 第35-37页 |
4.4.2 质量流量计 | 第37-38页 |
4.5 执行元件 | 第38-41页 |
4.5.1 阀 | 第38-40页 |
4.5.2 泵与电机 | 第40-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电控软件部分改造设计 | 第42-55页 |
5.1 PLC软件改造设计 | 第42-49页 |
5.1.1 程序流程 | 第42-43页 |
5.1.2 质量流量计各种流量信号处理 | 第43-44页 |
5.1.3 储存罐温度控制允差范围的实现 | 第44-45页 |
5.1.4 现场料液施加控制精度的实现 | 第45-46页 |
5.1.5 储存罐中料液重量计量精度的实现 | 第46-48页 |
5.1.6 料液引射蒸汽压力控制功能的实现 | 第48页 |
5.1.7 储存罐的其它各项控制功能 | 第48-49页 |
5.2 触摸屏操作画面改造设计 | 第49-54页 |
5.2.1 概述 | 第49-50页 |
5.2.2 主画面与主菜单 | 第50-51页 |
5.2.3 模式选择画面 | 第51页 |
5.2.4 加料控制画面 | 第51-52页 |
5.2.5 PID回路控制画面 | 第52页 |
5.2.6 加料流量趋势画面 | 第52-53页 |
5.2.7 称重系统校验画面 | 第53-54页 |
5.2.8 报警列表画面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验证 | 第55-60页 |
6.1 加料控制系统基本功能 | 第55-56页 |
6.2 储存罐温度控制精度 | 第56-57页 |
6.3 料液施加控制精度 | 第57-58页 |
6.3.1 料液施加过程精度 | 第57页 |
6.3.2 料液施加批次累计精度 | 第57-58页 |
6.4 储存罐计量精度 | 第58-5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