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一般理论与方法论文--大气化学论文

对比CCSM4和GISS-E2-R耦合模式中臭氧强迫的气候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全球变化的背景综述第12-14页
        1.1.1 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第12-13页
        1.1.2 臭氧概述第13-14页
    1.2 臭氧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臭氧的变化第14-15页
        1.2.2 臭氧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第15-18页
    1.3 目前存在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本文章节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第20-25页
    2.1 资料第20-22页
    2.2 方法第22-25页
        2.2.1 对流层臭氧积分第22页
        2.2.2 格点平均计算第22页
        2.2.3 高度场极盖平均(ZPCAP)指数的定义第22-23页
        2.2.4 线性回归第23页
        2.2.5 自然变率估计与检验第23-24页
        2.2.6 相关系数检验第24-25页
第三章 不同模式臭氧强迫场的变化第25-33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不同模式中臭氧强迫的长期温度趋势对比第25-27页
        3.2.1 1880-1999年CCSM4模式中臭氧及混合温室气体强迫的温度的变化趋势对比第25-26页
        3.2.2 1880-1999年GISSR模式中臭氧及混合温室气体强迫的温度的变化趋势对比第26-27页
    3.3 再分析资料以及不同模式中臭氧强迫的变化第27-32页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32-33页
第四章 CCSM4模式中臭氧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第33-49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1880-1969年及1970-1999年两个时段CCSM4模式臭氧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和GHG气候效应的对比第33-39页
        4.2.1 1880-1969年及1970-1999年两个时段CCSM4模式臭氧对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贡献第33-34页
        4.2.2 1880-1969年CCSM4模式中臭氧及混合温室气体强迫的温度的变化趋势对比第34-36页
        4.2.3 1970-1999年CCSM4模式中臭氧及混合温室气体强迫的温度的变化趋势对比第36-39页
    4.3 臭氧引起温度变化的机制讨论第39-48页
        4.3.1 CCSM4模式中臭氧强迫的环流变化第39-45页
        4.3.2 CCSM4模式中臭氧强迫的辐射变化第45-48页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五章 GISSR模式中臭氧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及其与CCSM4模式的对比第49-64页
    5.1 引言第49页
    5.2 1880-1969及1970-1999两个时段GISSR模式臭氧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和CCSM4模式的对比第49-53页
        5.2.1 1880-1969年及1970-1999年两个时段GISSR模式臭氧对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贡献第49-50页
        5.2.2 1880-1969年GISSR模式臭氧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和CCSM4模式的对比第50-52页
        5.2.3 1970-1999年GISSR模式臭氧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和CCSM4模式的对比第52-53页
    5.3 导致GISSR与CCSM4模式臭氧强迫差异的机制讨论第53-63页
        5.3.1 GISSR模式中臭氧强迫的环流场变化第53-60页
        5.3.2 GISSR模式中臭氧强迫的辐射场变化第60-62页
        5.3.3 GISSR与CCSM4模式中臭氧强迫的差异分析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63-6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第64-67页
    6.1 全文总结第64-66页
    6.2 论文的创新点第66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金属胁迫对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生物学特性影响及CuZnSOD/MnSOD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下一篇:硅酸盐风化速率及其控制因素:来自不同“小流域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