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CO_2的捕集与利用 | 第12-17页 |
1.2.1 CO_2的基本性质 | 第12-13页 |
1.2.2 CO_2的捕集与封存 | 第13-14页 |
1.2.3 CO_2的转化与利用 | 第14-17页 |
1.3 电化学还原CO_2概述 | 第17-21页 |
1.3.1 电化学还原CO_2简介 | 第17-18页 |
1.3.2 CO_2还原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1.3.3 电极形式的分类 | 第19-21页 |
1.4 CO_2还原阴极材料的选择 | 第21-25页 |
1.4.1 金属及合金材料 | 第21-22页 |
1.4.2 金属氧化物材料 | 第22-23页 |
1.4.3 碳基材料 | 第23-24页 |
1.4.4 其他类材料 | 第24-25页 |
1.5 锡铟催化剂及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5.1 锡基催化剂在CO_2还原中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5.2 铟基催化剂在CO_2还原中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5.3 多孔材料在CO_2还原中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8-30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6.2 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表征 | 第30-37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2.1.1 药品和试剂 | 第30-31页 |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1页 |
2.2 催化剂材料的分析表征 | 第31-33页 |
2.2.1 X射线衍射 | 第32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2页 |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2页 |
2.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 第32-33页 |
2.2.5 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测试 | 第33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2.3.1 线性伏安扫描法 | 第34页 |
2.3.2 恒电位电解法 | 第34页 |
2.3.3 Tafel曲线测试 | 第34-35页 |
2.3.4 电化学阻抗法 | 第35页 |
2.4 产物的分析及其法拉第效率计算 | 第35-37页 |
2.4.1 产物定性分析 | 第35页 |
2.4.2 甲酸根的定量检测及其法拉第效率计算 | 第35-37页 |
第三章 In-Sn纳米合金电极的制备及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 | 第37-5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碳纸基底的预处理及表征 | 第37-38页 |
3.2.2 In-Sn纳米合金电极的制备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3.3.1 In-Sn纳米合金电极制备条件的考察 | 第39-40页 |
3.3.2 In-Sn纳米合金电极的分析表征 | 第40-45页 |
3.3.3 In-Sn纳米合金电极催化活性考察 | 第45-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介孔结构Sn基电极的制备及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 | 第55-68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6页 |
4.3.1 介孔结构Sn基电极的分析表征 | 第57-62页 |
4.3.2 介孔结构Sn基电极催化活性的考察 | 第62-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