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关于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关于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新形势及宏观审慎管理必要性 | 第20-27页 |
2.1 近年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新形势 | 第20-22页 |
2.1.1 资本和金融项目波动导致国际收支差额双向波动 | 第20-21页 |
2.1.2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双向波动加大 | 第21-22页 |
2.1.3 本外币跨境资金呈相向波动态势 | 第22页 |
2.2 跨境资金流动新特征产生的负面效应 | 第22-24页 |
2.2.1 经常项目顺差下降导致应对短期资本流出的压力增大 | 第23页 |
2.2.2 跨境资金波动加剧放大了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 | 第23页 |
2.2.3 本外币流动替代效应进一步加大了跨境资金波动的复杂性 | 第23-24页 |
2.3 加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2.3.1 防范跨境资金顺周期流动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 第24-25页 |
2.3.2 保持央行货币政策独立确保宏观调控效果 | 第25页 |
2.3.3 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健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现状 | 第27-33页 |
3.1 我国现行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宏观审慎管理 | 第27-29页 |
3.1.1 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 | 第27页 |
3.1.2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 | 第27-28页 |
3.1.3 外汇衍生品风险准备金 | 第28页 |
3.1.4 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 | 第28-29页 |
3.2 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实施效果 | 第29-30页 |
3.2.1 抑制跨境资金短期投机收效显著 | 第29页 |
3.2.2 短期内有助于缓解跨境资金单向流动风险 | 第29-30页 |
3.2.3 短期内有助于缓解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 第30页 |
3.3 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3.1 工具数量有限长期效应递减 | 第31页 |
3.3.2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跨境资金波动压力评估及实证分析 | 第33-44页 |
4.1 我国跨境资金波动压力评估 | 第33-38页 |
4.1.1 构建我国跨境资金波动压力指数 | 第33-36页 |
4.1.2 跨境资金波动压力指数走势分析 | 第36-38页 |
4.2 跨境资金波动压力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4.2.1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 | 第38-40页 |
4.2.2 协整分析 | 第40-41页 |
4.2.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建议 | 第44-53页 |
5.1 构建跨境波动压力预警与应对机制 | 第44-47页 |
5.1.1 建立跨境资波动压力分区预警机制 | 第44-46页 |
5.1.2 完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应对机制 | 第46-47页 |
5.2 丰富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 | 第47-51页 |
5.2.1 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国际经验 | 第47-49页 |
5.2.2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设计与运用 | 第49-51页 |
5.3 进一步完善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协调机制 | 第51-52页 |
5.3.1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市场监管协调 | 第51页 |
5.3.2 加快推进本外币跨境资金一体化管理 | 第51-52页 |
5.3.3 实现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配合 | 第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