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2.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3.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4页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3.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法官员额制概述 | 第16-19页 |
(一)员额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二)员额制改革的内涵 | 第17页 |
(三)员额制改革的目标任务 | 第17-19页 |
1.去行政化,推进法官职业化 | 第17-18页 |
2.提高司法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 第18-19页 |
3.建立承办案件责任制,促进司法公平正义 | 第19页 |
二、E市中院法官员额制运行现状 | 第19-23页 |
(一)法官员额数设置 | 第19-20页 |
(二)员额法官遴选机制 | 第20页 |
(三)审判权运行与监督机制 | 第20-21页 |
1.设置审判团队 | 第20-21页 |
2.主审法官、合议庭独立行使审判权制 | 第21页 |
3.规范签署司法裁判文书机制 | 第21页 |
4.过问案件登记报告和全程留痕机制 | 第21页 |
5.办案责任监督机制 | 第21页 |
(四)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分工配合机制 | 第21-22页 |
(五)法官考核机制 | 第22-23页 |
1.法官绩效目标设定 | 第22页 |
2.法官绩效管理 | 第22页 |
3.法官绩效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 第22页 |
4.法官评鉴与法官等级晋升挂钩 | 第22-23页 |
三、E市中院员额制遗留问题与成因研究 | 第23-27页 |
(一)员额数“顶层设计”缺乏科学有效的依据,法院“软对抗”异化改革目标 | 第23页 |
(二)法官遴选机制失灵,年轻人入额“就地卧倒” | 第23-25页 |
1.“逆向选择”导致法官遴选机制失灵 | 第23-24页 |
2.“目标置换”异化法官遴选目标 | 第24-25页 |
(三)责任制与员额制衔接不够,法官权、责、利不相符 | 第25-26页 |
1.员额法官办案责任大于权利 | 第25-26页 |
2.过渡期内特殊举措的正当性问题 | 第26页 |
(四)法官与法官助理办案权责不清,背离改革目标导向 | 第26-27页 |
(五)考核机制僵化,员额法官“只进无出” | 第27页 |
四、国内外法官管理经验借鉴 | 第27-32页 |
(一)法官员额数的设置 | 第27-28页 |
1.美国运用案件权值法测算法官员额数 | 第27-28页 |
2.台湾采用法官员额动态调整机制,法官员额少而精 | 第28页 |
3.上海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员额比为33%,有其特殊性 | 第28页 |
(二)员额法官的选任 | 第28-29页 |
1.美国法官任职标准高,选任程序严格 | 第29页 |
2.德法两国法官入职门槛高,淘汰机率高 | 第29页 |
3.上海试点法院采用考试与考核有机结合的方式选任入额法官 | 第29页 |
(三)员额法官与辅助人员的关系 | 第29-30页 |
1.美国法官配备司法辅助人员多、种类全 | 第29-30页 |
2.各国(地区)通过大量增加辅助人员应对“案多人少”矛盾 | 第30页 |
3.台湾增设司法事务官分担非审判核心事务 | 第30页 |
(四)法官权利保障 | 第30-32页 |
1.身份权利保障 | 第31页 |
2.经济权利保障 | 第31页 |
3.特别权利保障 | 第31-32页 |
五、员额制遗留问题完善路径研究 | 第32-38页 |
(一)运用人力资源需求定量预测方法,科学设置法官员额数 | 第32-33页 |
1.趋势外推法 | 第33页 |
2.人员比率法 | 第33页 |
3.比例定员法 | 第33页 |
(二)运用岗位胜任模型,完善员额法官遴选机制 | 第33-35页 |
1.成立员额法官胜任模型研发组 | 第34页 |
2.岗位分类划分 | 第34页 |
3.定义绩效标准 | 第34页 |
4.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 第34页 |
5.获取模型数据资料 | 第34页 |
6.构建胜任模型 | 第34-35页 |
7.验证与应用模型 | 第35页 |
(三)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法官权责利相统一 | 第35-36页 |
(四)建立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合理分工机制 | 第36页 |
1.区分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工作职责 | 第36页 |
2.理顺法官与法官助理的关系 | 第36页 |
(五)运用“案件权值”模型科学考核法官业绩,建立员额动态调整机制 | 第36-37页 |
(六)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 | 第37-38页 |
1.推进法官高薪酬制度 | 第37-38页 |
2.完善法官责任豁免制度 | 第38页 |
3.优化法官职业配套措施 | 第38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