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本罪的犯罪对象 | 第10-15页 |
(一) “个人信息”的界定 | 第10-12页 |
(二) 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 | 第12-13页 |
(三) “公民”的含义 | 第13-15页 |
1. 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 第13页 |
2. 死者 | 第13-15页 |
二、本罪的客观行为 | 第15-21页 |
(一) 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理解 | 第15-16页 |
(二) 对“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理解 | 第16-17页 |
(三) 对“窃取或者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理解 | 第17页 |
(四) 对“情节严重”认定标准的理解 | 第17-19页 |
(五) 对“情节特别严重”认定标准的理解 | 第19页 |
(六) 对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特殊定罪量刑标准的理解 | 第19-21页 |
三、本罪的主体和主观方面 | 第21-24页 |
(一) 本罪的主体 | 第21页 |
(二) 本罪的主观方面 | 第21-24页 |
1. 间接故意能否构成本罪 | 第21-22页 |
2. 过失能否构成本罪 | 第22页 |
3. 本罪中的认识错误 | 第22-24页 |
四、本罪的司法认定 | 第24-27页 |
(一) 本罪的未遂问题 | 第24页 |
(二) 本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 第24-25页 |
1. 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 | 第24-25页 |
2. 《解释》第5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情形 | 第25页 |
(三) 本罪的罪数形态问题 | 第25-27页 |
1. 本罪中的法条竞合 | 第25-26页 |
2. 本罪中的想象竞合 | 第26页 |
3. 本罪中的牵连犯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