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5页 |
| ·发光材料概述 | 第7-9页 |
| ·Ir((III)配合物 | 第9-13页 |
| ·实验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理论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15-34页 |
| ·分子轨道理论 | 第15-19页 |
| ·闭壳层分子的HFR方程 | 第16-18页 |
| ·开壳层分子的HFR方程 | 第18-19页 |
| ·电子相关作用 | 第19-22页 |
| ·电子相关能 | 第19-20页 |
| ·组态相互作用 | 第20-22页 |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2-25页 |
| ·重原子相对论效应与基组的选择 | 第25-27页 |
| ·赝势从头算方法 | 第25-26页 |
| ·相对论效应 | 第26-27页 |
| ·基组的选择 | 第27页 |
| ·电子光谱理论 | 第27-31页 |
| ·Franck-Condon原理 | 第28-29页 |
| ·发光的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 ·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Ir(III)-苯并咪唑吡啶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34-52页 |
| ·引言 | 第34-36页 |
| ·理论方法和计算细节 | 第36-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 ·基态与激发态优化的几何结构 | 第38-41页 |
| ·CCH_3CN溶液中的吸收光谱以及基态分子轨道性质 | 第41-46页 |
| ·CCH_3CN溶液中的磷光发射以及配体对光谱性质的影响 | 第46-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工作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摘要 | 第70-72页 |
| Abstract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