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边坡稳定性理论研究 | 第9-11页 |
1.2.2 边坡破坏类型及机理研究 | 第11页 |
1.2.3 边坡失稳识别技术研究 | 第11-12页 |
1.2.4 边坡防护措施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汉宁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 第15-27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16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2.1.2 地质与地震 | 第15-16页 |
2.1.3 气象水文条件 | 第16页 |
2.2 汉宁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 第16-23页 |
2.3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病害破坏模式 | 第23-25页 |
2.3.1 土质边坡破坏模式 | 第23-24页 |
2.3.2 石质边坡破坏模式 | 第24-25页 |
2.4 影响路堑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 第25-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汉宁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27-45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3.2.1 定性分析 | 第27-28页 |
3.2.2 定量分析法 | 第28-31页 |
3.3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31-44页 |
3.3.1 K1266+300~K1266+360上行段边坡工程地质概况 | 第31-32页 |
3.3.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3.3.3 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33-34页 |
3.3.4 边坡稳定性计算工况 | 第34-35页 |
3.3.5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5页 |
3.3.6 典型边坡处治前稳定性分析 | 第35-39页 |
3.3.7 典型边坡处治后稳定性分析 | 第39-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汉宁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处治技术研究 | 第45-63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汉宁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处治技术统计分析 | 第45-58页 |
4.3 典型高边坡区段处治技术 | 第58-62页 |
4.4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