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表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水的净化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4页
        1.1.1 河流污染的现状第9-10页
        1.1.2 河流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第10-12页
        1.1.3 人工湿地治理污染河水的优点第12-14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人工湿地简介第17-28页
    2.1 人工湿地的概念第17页
    2.2 人工湿地的分类第17-18页
    2.3 人工湿地的组成第18-22页
        2.3.1 植物第18-20页
        2.3.2 基质第20-21页
        2.3.3 微生物第21-22页
    2.4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机理第22-26页
        2.4.1 悬浮物的净化机理第23页
        2.4.2 有机物的净化机理第23-24页
        2.4.3 氮的净化机理第24-25页
        2.4.4 磷的净化机理第25-26页
    2.5 复合人工湿地第26页
    2.6 复合人工湿地研究进展第26-28页
3 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法第28-33页
    3.1 实验设计第28-29页
    3.2 实验环境特点第29页
    3.3 进水水质第29-30页
    3.4 实验运行管理第30页
    3.5 实验方法第30-33页
        3.5.1 水样处理第30-31页
        3.5.2 植物样品处理第31页
        3.5.3 监测方法第31-33页
4 表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第33-40页
    4.1 总氮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第33-35页
    4.2 氨氮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第35-36页
    4.3 COD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第36页
    4.4 BOD_5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第36-37页
    4.5 SS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第37-38页
    4.6 总磷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第38-40页
5 表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阶段分析第40-44页
    5.1 有机物去除效果的阶段分析第40-41页
    5.2 悬浮物去除效果的阶段分析第41页
    5.3 除磷效果的阶段分析第41页
    5.4 脱氮效果的阶段分析第41-44页
6 表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季节分析第44-46页
7 植物和基质级配对二级水平流人工湿地去除营养物的影响第46-54页
    7.1 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河流营养物的去除效果第46-50页
        7.1.1 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河流总氮去除效果第47页
        7.1.2 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河流氨氮去除效果第47-48页
        7.1.3 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河流总磷去除效果第48-49页
        7.1.4 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河流磷酸盐去除效果第49-50页
    7.2 基质级配和植物对二级水平流人工湿地空间内部去除营养物的影响第50-52页
        7.2.1 基质级配和植物对二级水平流人工湿地空间内部脱氮的影响第50-51页
        7.2.2 基质级配和植物对二级水平流人工湿地空间内部除磷的影响第51-52页
    7.3 植物对二级水平流人工湿地对去除营养物的吸收和促进作用第52-54页
        7.3.1 植物对二级水平流人工湿地对去除总氮的吸收和促进作用第52-53页
        7.3.2 植物对二级水平流人工湿地对去除总磷的吸收和促进作用第53-54页
8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发表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公园绿化树种滞留PM2.5等颗粒物能力及其应用模式
下一篇:空气质量改善前后污染物浓度与门诊量的浓度—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