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理论论文--原岩应力论文

双层岩梁组合结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7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第9页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4页
     ·采场结构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2页
     ·对岩梁组合结构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12-14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关键技术路线第14-17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岩梁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系统第17-21页
   ·构建岩梁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系统的必要性第17页
   ·岩梁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与传统相似模拟实验的区别第17-18页
     ·相似材料的区别第17-18页
     ·实验系统的区别第18页
     ·实验结果的区别第18页
   ·岩梁相似模拟实验系统的构建第18-20页
     ·标准试样的制作及力学参数的测定第18-19页
     ·岩梁试件的制作及破断实验系统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3 单层岩梁实验研究第21-32页
   ·相似模拟材料选择及力学参数测定第21-22页
     ·相似模拟材料选择第21页
     ·材料配比的选择第21页
     ·试样制作及力学参数测定第21-22页
   ·单层岩梁实验第22-25页
     ·实验目的第22页
     ·岩梁试件制备第22-23页
     ·实验步骤第23-24页
     ·实验结果第24-25页
   ·理论分析第25-27页
     ·应变-跨距变化规律第25-26页
     ·挠度-跨距变化规律第26页
     ·固支梁极限跨距计算公式第26-27页
     ·悬臂梁极限跨距计算公式第27页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比较第27-31页
     ·跨距中点处应变值随跨距变化的曲线第27-29页
     ·跨距中点处挠度随跨距变化的曲线第29-30页
     ·实测极限跨距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双层岩梁实验研究第32-43页
   ·双层岩梁实验第32-36页
     ·实验目的第32页
     ·试件制备第32-33页
     ·实验测试方法第33页
     ·双层岩梁实验结果第33-36页
   ·理论分析第36-42页
     ·上硬下软组合第37-40页
     ·上软下硬组合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实验模型数值模拟研究第43-54页
   ·概述第43-44页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介绍第43页
     ·数值分析目的第43-44页
   ·单层岩梁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第44-46页
     ·模型构建第44页
     ·计算参数确定第44-45页
     ·计算本构方程第45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5-46页
   ·双层岩梁模型数值模拟第46-53页
     ·模型构建第46-47页
     ·计算参数确定第47页
     ·分析方法第47-48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6 结论第54-55页
   ·结论第54页
   ·问题探讨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纤光栅锚杆检测实验研究
下一篇:羊场湾煤矿6.2m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