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的内容中心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的研究动机 | 第9-12页 |
1.1.1 内容中心网络和软件定义网络 | 第10-11页 |
1.1.2 网络性能的仿真技术 | 第11-12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背景综述 | 第14-31页 |
2.1 CCN技术分析 | 第14-17页 |
2.1.1 CCN技术发展过程 | 第14-15页 |
2.1.2 CCN的技术特征 | 第15-16页 |
2.1.3 CCN的性能优势 | 第16页 |
2.1.4 CCN的应用部署问题 | 第16-17页 |
2.2 SDN及OpenFlow技术分析 | 第17-23页 |
2.2.1 SDN南北向接口 | 第18-19页 |
2.2.2 OpenFlow交换机和控制器的关系 | 第19-20页 |
2.2.3 OpenFlow协议交互消息 | 第20-21页 |
2.2.4 流表及匹配转发机制 | 第21-23页 |
2.3 结合SDN的CCN技术方法 | 第23-26页 |
2.3.1 CONET信息中心网络的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2.3.2 ContentFlow代理的设计方案 | 第24-25页 |
2.3.3 I.C.N.P的消息标识方案 | 第25-26页 |
2.4 仿真方法与平台选取 | 第26-30页 |
2.4.1 网络评估的一般方法 | 第26-27页 |
2.4.2 OpenFlow仿真平台的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2.4.3 Omnet++概要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软件定义内容中心网络的系统设计 | 第31-44页 |
3.1 SdCCN的架构设计 | 第31-35页 |
3.1.1 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 | 第31-32页 |
3.1.2 网络实体的分布结构 | 第32-33页 |
3.1.3 内容寻址的功能模块 | 第33-35页 |
3.2 内容寻址的控制流程 | 第35-36页 |
3.3 缓存的控制流程 | 第36-41页 |
3.3.1 服务器缓存方式 | 第36-38页 |
3.3.2 交换机缓存方式 | 第38-41页 |
3.4 内容请求的代理设计 | 第41-43页 |
3.4.1 代理接入的方案 | 第41-42页 |
3.4.2 控制面代理的方案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仿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55页 |
4.1 OpenFlow的仿真对象结构 | 第44-46页 |
4.1.1 交换机对象结构 | 第44-45页 |
4.1.2 控制器对象结构 | 第45-46页 |
4.2 SdCCN原型设计与实现 | 第46-54页 |
4.2.1 内容名字提取模块 | 第47-49页 |
4.2.2 标签映射模块及算法 | 第49-50页 |
4.2.3 元数据管理模块及算法 | 第50-51页 |
4.2.4 内容缓存模块 | 第51-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55-74页 |
5.1 实验基础环境 | 第55页 |
5.2 内容寻址实验 | 第55-63页 |
5.2.1 可行性验证的仿真网络设计 | 第55-56页 |
5.2.2 内容寻址的实验配置 | 第56-57页 |
5.2.3 内容寻址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5.3 内容缓存实验 | 第63-69页 |
5.3.1 实验网络的拓扑设计 | 第63-64页 |
5.3.2 服务器缓存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3.3 交换机缓存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4 SdCCN与CCN功能对照实验 | 第69-73页 |
5.4.1 多用户请求的仿真网络设计 | 第69-70页 |
5.4.2 对照实验的事件流程 | 第70-71页 |
5.4.3 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4-7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8-79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