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33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4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 理论援用 | 第25-31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31-33页 |
2 《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国政治精英形象呈现(1923~2009) | 第33-113页 |
2.1 浮华与危机接踵的迷失年代(1923—1939) | 第34-50页 |
2.2 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1940—1945) | 第50-60页 |
2.3 冷战与争锋的擂台岁月(1946-1959) | 第60-70页 |
2.4 “伟大社会”计划的改革岁月(1960-1969) | 第70-82页 |
2.5 政治丑闻与军事危机迭出的年代(1970-1989) | 第82-97页 |
2.6 真实与虚幻交织的转型年代(1990-2009) | 第97-113页 |
3 《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政治精英形象呈现(1923~2009) | 第113-160页 |
3.1 风云变幻的战乱年代(1923-1949) | 第114-124页 |
3.2 内忧外患的跃进年代(1950-1965) | 第124-136页 |
3.3 红色风潮中风雨飘摇的文革十年(1966-1976) | 第136-145页 |
3.4 走向开放和转型的改革岁月(1977-1997) | 第145-151页 |
3.5 实力作证和大国崛起的崭新世纪(1998-2009) | 第151-160页 |
4 《时代》周刊封面中美政治精英形象呈现的差异 | 第160-176页 |
4.1 政治形象——个人魅力与整体素质的分野 | 第160-164页 |
4.2 经济发展——展示人物魄力与渲染事件性质 | 第164-167页 |
4.3 社会运动——不变的“美国梦”与跃升的“中国龙” | 第167-170页 |
4.4 军事行动——强大的实力与虚弱的大国 | 第170-172页 |
4.5 外交风云——经验丰富的外交家的风格交锋 | 第172-176页 |
5 《时代》周刊封面中美政治精英形象呈现差异的成因 | 第176-187页 |
5.1 中美文化与语境差异:“他者中心”型文化与“自我中心”型文化 | 第176-180页 |
5.2 新闻专业主义理想诉求 | 第180-182页 |
5.3 国家立场与媒体利益的现实表达 | 第182-187页 |
6 《时代》周刊封面中美政治精英形象呈现解读 | 第187-195页 |
6.1 精英与精英观 | 第187-189页 |
6.2 东西方视野中的政治精英 | 第189-190页 |
6.3 《时代》周刊政治“精英形象”呈现之读者视角 | 第190-195页 |
7 结语 | 第195-212页 |
7.1 美国政治精英的整体呈现:不变的主题——个性魅力的渲染与国家实力的展示 | 第195-202页 |
7.2 中国政治精英的整体呈现:由远及近的叙事转变——从落后的中国到中国世纪 | 第202-212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21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及课题目录 | 第221-222页 |
附录2 美国历届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名录 | 第222-229页 |
附录3 中国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录 | 第229-231页 |
附录4 《时代》封面之美国政治精英形象呈现(1923-2009) | 第231-279页 |
附录5 《时代》封面之中国政治精英形象呈现(1923-2009) | 第279-290页 |
附录6 《时代》周刊阅读行为调查问卷 | 第290-298页 |
后记 | 第2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