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氮化镓与硅纳米线力学性能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30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9-11页
        1.1.1 纳米材料力学研究的难点与挑战第9-10页
        1.1.2 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纳米力学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第11-28页
        1.2.1 纳米力学实验方法学的四个关键第12-15页
        1.2.2 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纳米力学的必要性第15-16页
        1.2.3 一维纳米材料的力学实验方法第16-20页
        1.2.4 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第20-28页
    1.3 本文的选题思想与主要内容第28-30页
        1.3.1 GaN 纳米线与 Si 纳米线力学性能的主要问题第28-29页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9-30页
第2章 GaN 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第30-50页
    2.1 本章引言第30页
    2.2 GaN 纳米线结构与缺陷的研究现状第30-32页
    2.3 GaN 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第32-33页
    2.4 GaN 纳米线的电子显微学表征第33-44页
        2.4.1 GaN 纳米线的形貌表征第33-35页
        2.4.2 GaN 纳米线的结构表征第35-44页
    2.5 孪晶界面能的分子动力学计算第44-46页
    2.6 GaN 纳米线中{304}型高能孪晶结构的生长机制第46-49页
    2.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原位电致振动测量 GaN 纳米线弹性模量的实验方法第50-70页
    3.1 本章引言第50页
    3.2 电致振动的实验方法第50-57页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原位纳米操纵台第50-51页
        3.2.2 半导体纳米线电致振动的受力分析第51-52页
        3.2.3 纳米线的共振行为第52-56页
        3.2.4 Euler-Bernoulli 悬臂梁模型第56-57页
    3.3 原位扫描电镜内的电致振动方法的不足第57-63页
        3.3.1 GaN 纳米线两种截面形状带来的困难第58-59页
        3.3.2 GaN 纳米线两个方向的振动行为带来的困难第59-63页
        3.3.3 GaN 纳米线多种晶体结构带来的困难第63页
    3.4 扫描电镜内原位测试与透射电镜内表征的结合第63-64页
    3.5 改进后的电致振动实验方法第64-69页
        3.5.1 GaN 纳米线的固定第64-65页
        3.5.2 扫描电镜中共振基频的测量第65-67页
        3.5.3 透射电镜中 GaN 纳米线的结构区分与几何测量第67-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面缺陷对 GaN 纳米线弹性模量的影响第70-88页
    4.1 本章引言第70页
    4.2 两类 GaN 纳米线弹性模量的电致振动测量结果第70-72页
    4.3 单轴拉伸实验对钝角孪晶纳米线弹性模量的测量结果第72-75页
    4.4 GaN 纳米线弹性模量结果的分析与理解第75-87页
        4.4.1 GaN 纳米线相应块体模量值的计算第75-77页
        4.4.2 GaN 纳米线孪晶界面对弹性模量的影响第77-79页
        4.4.3 GaN 纳米线中层错对弹性模量的贡献第79-84页
        4.4.4 面缺陷如何影响一维纳米材料的弹性模量第84-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5章 电子束辐照作用下硅纳米线的弹塑性转变第88-103页
    5.1 本章引言第88页
    5.2 Si 纳米线力学行为的研究现状第88-89页
    5.3 Si 纳米线的制备与结构表征第89-90页
    5.4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实验第90-101页
        5.4.1 高能电子束对 Si 纳米线的辐照作用第90-93页
        5.4.2 Si 纳米线在电子束辐照下相变的电子能量损失谱表征第93-95页
        5.4.3 静电力弯曲加载实现 Si 纳米线的大应变塑性变形第95-96页
        5.4.4 Si 纳米线的“纳米定型”过程第96-99页
        5.4.5 电子束辐照诱导 Si 纳米线弹塑性转变的机理分析第99-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6章 结论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燃机增压离心压气机变海拔工况流场控制研究
下一篇:Synthesis of Sn and V Based Nanostructures: Potential Materials for Optoelectronics and Energy Sto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