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2页
    1.1 本文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理论意义第12-14页
        1.1.2 实践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4-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2-25页
        1.3.1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22-24页
        1.3.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5-32页
        1.4.1 制度第25-28页
        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28-32页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的基本框架第32-56页
    2.1 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第32-43页
        2.1.1 制度的生成与结构第32-34页
        2.1.2 制度变迁理论第34-43页
    2.2 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的科学方法与当代价值第43-47页
        2.2.1 马克思主义制度方法论第43-45页
        2.2.2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的当代价值第45-47页
    2.3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西方制度主义的相互兼容第47-56页
        2.3.1 西方制度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基本流派第47-48页
        2.3.2 西方制度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第48-51页
        2.3.3 西方制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的兼容性第51-56页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第56-84页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理论基础的宏观解读第56-70页
        3.1.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构的理论原则第56-58页
        3.1.2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准备第58-61页
        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行动指南第61-70页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理论基础的微观解读第70-84页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第71-73页
        3.2.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第73-75页
        3.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第75-77页
        3.2.4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第77-81页
        3.2.5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理论基础的研究第81-84页
第4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最初探索与重要奠基第84-126页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建设初步探索的成就与逻辑第84-106页
        4.1.1 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理论认知第84-89页
        4.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第89-100页
        4.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第100-106页
    4.2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的确立第106-120页
        4.2.1 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政治经济基本制度的总体构想第106-110页
        4.2.2 《共同纲领》、《五四宪法》到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的确立第110-116页
        4.2.3 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第116-120页
    4.3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构的逻辑特征与基本经验第120-126页
        4.3.1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的逻辑特征第120-122页
        4.3.2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第122-126页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历史飞跃第126-154页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体框架的形成第126-135页
        5.1.1 邓小平的科学制度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第126-129页
        5.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体框架的实践推进与形成第129-133页
        5.1.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创建的主要贡献第133-135页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化发展第135-140页
        5.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识的推进第135-137页
        5.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实践发展第137-140页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理论深化与实践确立第140-146页
        5.3.1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认识的深化与自觉第140-142页
        5.3.2 十六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实践层面的创新发展与确立第142-146页
    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生成逻辑与基本经验第146-154页
        5.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生成逻辑第146-148页
        5.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基本经验第148-154页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成果的逻辑结构第154-196页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要素结构分析第154-164页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理念第154-157页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则第157-161页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要素第161-163页
        6.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载体第163-164页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横向结构分析第164-176页
        6.2.1 制度体系的横向结构布局第164-165页
        6.2.2 经济制度系统第165-168页
        6.2.3 政治上层建筑制度系统第168-170页
        6.2.4 文化制度系统第170-173页
        6.2.5 社会运行制度系统第173-175页
        6.2.6 生态制度系统第175-176页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运行层次分析第176-185页
        6.3.1 制度体系的四层运行结构第176-178页
        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层次第178-180页
        6.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制度层次第180-183页
        6.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制度层次第183-184页
        6.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机制第184-185页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非正式制度视角第185-196页
        6.4.1 制度研究的非正式制度视角第185-187页
        6.4.2 非正式制度的两层构成第187-188页
        6.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政治意识形态体系的关联互动第188-191页
        6.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社会文化意识层次的关联互动第191-196页
第7章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第196-216页
    7.1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196-203页
        7.1.1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后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第196-199页
        7.1.2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199-200页
        7.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第200-203页
    7.2 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的几点思考第203-216页
        7.2.1 坚持制度自信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第203-205页
        7.2.2 坚持排除干扰与形成科学制度话语体系相结合第205-206页
        7.2.3 坚持制度创新与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相结合第206-207页
        7.2.4 坚持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第207-208页
        7.2.5 坚持基本制度稳定性与具体制度开放性相结合第208-209页
        7.2.6 坚持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结合第209-210页
        7.2.7 坚持完善制度与提高制度执行力相结合第210-213页
        7.2.8 坚持制度创新与培塑制度文化相结合第213-216页
结语第216-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28页
致谢第228-2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30页

论文共2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湖南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
下一篇: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