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针刺机制的可视化研究进程 | 第13-15页 |
1.3 光声技术及其脑成像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光声信号产生机制 | 第19-32页 |
2.1 生物组织概述 | 第19-21页 |
2.1.1 细胞 | 第19页 |
2.1.2 组织 | 第19-21页 |
2.2 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 | 第21-25页 |
2.2.1 组织光学参数 | 第21-24页 |
2.2.2 光热效应 | 第24-25页 |
2.3 生物组织的声学特性 | 第25-29页 |
2.3.1 超声的基本物理量 | 第26-27页 |
2.3.2 组织的声衰减 | 第27-29页 |
2.4 光声信号产生机制 | 第29-30页 |
2.4.1 光声效应 | 第29页 |
2.4.3 光声信号产生机理 | 第29-30页 |
2.5 光声波动方程的解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光声层析成像的实验研究 | 第32-49页 |
3.1 光声层析成像系统硬件及图像重建算法简介 | 第32-36页 |
3.1.1 硬件构成 | 第32-35页 |
3.1.2 图像重建算法 | 第35-36页 |
3.3 模拟吸收体成像 | 第36-39页 |
3.4 模拟脑皮层血管成像 | 第39-41页 |
3.5 离体脑成像 | 第41-43页 |
3.6 活体脑成像 | 第43-44页 |
3.7 影响光声脑成像的因素探讨 | 第44-48页 |
3.7.1 探测器中心频率对脑成像的影响 | 第44-47页 |
3.7.2 探测器与脑皮层血管相对位置对脑成像的影响 | 第47-4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针刺机理的光声成像研究 | 第49-65页 |
4.1 脑功能成像的生理学基础 | 第49页 |
4.2 针刺小鼠单个穴位的光声成像实验研究 | 第49-6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4.2.3 针刺右涌泉穴的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4.2.4 针刺左涌泉穴的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4.2.5 空白对照实验 | 第56-57页 |
4.2.6 统计分析 | 第57-59页 |
4.2.6.1 假设检验简介 | 第58-59页 |
4.2.6.2 针刺引起脑部血流变化的假设检验 | 第59页 |
4.2.7 结论 | 第59-60页 |
4.3 针刺小鼠多个穴位的光声成像研究 | 第60-62页 |
4.4 讨论 | 第62-63页 |
4.4.1 麻醉剂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2 涌泉穴与大脑激活区的关系 | 第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5页 |
5.2 本文工作的局限性 | 第65-66页 |
5.3 研究前景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