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适用死刑的限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一)我国抢劫罪适用死刑的立法限制 | 第9-10页 |
(二)我国抢劫罪适用死刑的司法限制 | 第10-11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抢劫罪配置死刑的立法分析 | 第13-19页 |
一、立法沿革 | 第13-14页 |
(一)立法变革 | 第13页 |
(二)立法变革原因 | 第13-14页 |
二、抢劫罪适用死刑特点 | 第14-15页 |
(一)情节的法定性 | 第14-15页 |
(二)结果的严重性 | 第15页 |
三、抢劫罪适用死刑条件 | 第15-19页 |
(一)抢劫罪适用死刑的不法条件 | 第16-17页 |
(二)抢劫罪适用死刑的有责条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抢劫罪适用死刑实证分析 | 第19-28页 |
一、案例研究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 第19-20页 |
(一)案例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19页 |
(二)案例研究样本的确定 | 第19-20页 |
二、抢劫罪适用死刑的基本情况 | 第20-26页 |
(一)宏观分析 | 第20-22页 |
(二)微观分析 | 第22-26页 |
三、抢劫罪适用死刑的问题分析 | 第26-28页 |
(一)适用死刑门槛低 | 第26页 |
(二)量刑宽严失当 | 第26-27页 |
(三)自由裁量权限制少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抢劫罪适用死刑的司法控制路径 | 第28-35页 |
一、抢劫罪限制适用死刑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一)现阶段保留抢劫罪死刑的必要性 | 第28页 |
(二)现阶段限制抢劫罪死刑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二、规范酌定量刑情节 | 第29-32页 |
(一)被害人家属谅解 | 第29-30页 |
(二)被告人赔偿 | 第30-31页 |
(三)如实供述与认罪悔罪态度 | 第31-32页 |
三、加强裁判文书说理 | 第32-35页 |
(一)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二)死刑裁判文书的说理途径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