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番茄(西红柿)论文

膜下滴灌番茄对水氮供应的响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水氮供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3-14页
        1.2.2 水氮供应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第14-15页
        1.2.3 水氮供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5-16页
        1.2.4 水氮供应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第16-17页
        1.2.5 水氮处理对干物质累积和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第17-18页
        1.2.6 作物耗水规律及水氮生产函数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20页
    1.4 研究目标第20页
    1.5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1 实验区概况第22页
        2.1.1 试验地概况第22页
        2.1.2 试验材料第22页
    2.2 试验设计第22-23页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3-24页
        2.3.1 生态指标测定第23页
        2.3.2 产量测定第23页
        2.3.3 品质测定第23-24页
        2.3.4 土壤水分含量、硝态氮含量第24页
        2.3.5 植株养分测定第24页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4-26页
第三章 水氮供应对番茄植株形态生长指标的影响第26-33页
    3.1 水氮供应对番茄植株形态生长指标的影响第26-27页
    3.2 水氮供应番茄植株形态生长指标生育期变化规律及特征方程第27-32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32-33页
第四章 水氮供应对番茄根系的影响第33-42页
    4.1 不同水氮供应对番茄整根特征参数的影响第33-34页
    4.2 不同水氮供应下根系随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第34-37页
    4.3 水氮供应对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第37-39页
    4.4 水氮供应的根系特征参数主成分分析及评价第39-40页
    4.5 小结与讨论第40-42页
第五章 水氮供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第42-48页
    5.1 水氮供应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2-43页
    5.2 番茄产量对不同水氮处理的响应第43-44页
    5.3 番茄生长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典型相关关系第44-45页
    5.4 番茄生长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45-46页
    5.5 小结与讨论第46-48页
第六章 水氮供应对番茄品质的影响第48-56页
    6.1 水氮供应对番茄品质的影响第48-50页
    6.2 番茄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0页
    6.3 影响品质的长势因子筛选及回归方程的建立第50-51页
    6.4 番茄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第51-54页
    6.5 小结与讨论第54-56页
第七章 水氮供应对番茄植株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第56-68页
    7.1 水氮供应对番茄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第56-57页
    7.2 水氮供应对番茄植株各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第57-58页
    7.3 水氮供应对各养分吸收累积量的影响第58-59页
    7.4 水氮供应对番茄植株 NPK 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59-62页
        7.4.1 水氮供应对番茄各生育期不同器官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59-60页
        7.4.2 水氮供应对番茄各生育期不同器官磷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60-62页
        7.4.3 水氮供应对番茄各生育期不同器官钾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62页
    7.5 临界氮浓度和氮素吸收模型的建立第62-65页
        7.5.1 不同水氮处理对番茄植株氮浓度的影响第63-64页
        7.5.2 番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氮素吸收模型的建立第64-65页
        7.5.3 番茄氮营养状况的诊断第65页
    7.6 小结与讨论第65-68页
第八章 水氮供应对番茄耗水规律、水氮利用效率及水氮生产函数的影响第68-74页
    8.1 番茄全生育期蒸发皿的日蒸发量第68-69页
    8.2 水氮供应下番茄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第69-70页
    8.3 水氮供应对番茄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第70-71页
    8.4 水氮供应下番茄水氮生产函数的建立第71-72页
    8.5 小结与讨论第72-74页
第九章 结论和存在问题第74-77页
    9.1 结论第74-75页
    9.2 存在问题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保用喷头的参数化设计
下一篇: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