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1 植物对强光胁迫的响应及其适应机制 | 第9-12页 |
1.1.1 强光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9-11页 |
1.1.2 植物对强光胁迫的适应机制 | 第11-12页 |
1.2 水杨酸的生理代谢与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12-16页 |
1.2.1 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 | 第13-14页 |
1.2.2 水杨酸生理功能 | 第14-15页 |
1.2.3 水杨酸在植物缓解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1.3 水杨酸在植物缓解强光胁迫逆境中的作用 | 第16-18页 |
1.3.1 改善植物光合作用 | 第16-17页 |
1.3.2 提高清除活性氧的能力 | 第17页 |
1.3.3 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和细胞渗透平衡 | 第17-18页 |
1.4 草绣球概况 | 第18-22页 |
1.4.1 草绣球种质资源概况 | 第18-21页 |
1.4.2 草绣球的应用价值 | 第21-22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2.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5-28页 |
2.3.1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5页 |
2.3.2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3.3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4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26页 |
2.3.5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3.6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2.3.7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3.8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 | 第27-28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3.1 '大花绣球'和‘圆锥绣球'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比较 | 第29-30页 |
3.2 水杨酸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0-38页 |
3.2.1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0页 |
3.2.2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叶片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叶片活性氧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4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5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6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4-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1页 |
4.1 两品种的光饱和点与补偿点的分析 | 第38页 |
4.2 不同浓度SA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8页 |
4.3 不同浓度SA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 不同浓度SA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耐光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