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选题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1.2.1 景观格局分析背景 | 第11-13页 |
1.2.2 景观格局和景观格局过程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绿洲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4 流域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1.3.1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进展 | 第20-21页 |
1.3.2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进展 | 第21-22页 |
1.3.3 生态系统评价的方法 | 第22-23页 |
1.5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9页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5-2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 第29-3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9-35页 |
2.1.1 自然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 第29-30页 |
2.1.2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0-32页 |
2.1.2.1 地形地貌 | 第30-31页 |
2.1.2.2 气候特征 | 第31页 |
2.1.2.3 水资源状况 | 第31-32页 |
2.1.3 人口和民族 | 第32-33页 |
2.1.4 杜会经济状况 | 第33-35页 |
2.1.4.1 自然资源 | 第33页 |
2.1.4.2 农牧副业 | 第33-34页 |
2.1.4.3 工业生产 | 第34页 |
2.1.4.4 交通建设 | 第34页 |
2.1.4.5 科教文卫 | 第34-35页 |
2.2 遥感影像处理 | 第35-37页 |
2.2.1 卫星影像数据的准备 | 第35页 |
2.2.2 多波段数据组合 | 第35-36页 |
2.2.3 几何校正 | 第36页 |
2.2.4 图像拼接和裁剪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克里雅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 | 第37-60页 |
3.1 景观生态要素分类 | 第37-38页 |
3.1.1 景观生态分类的依据 | 第37页 |
3.1.2 克里雅河流域景观生态分类 | 第37-38页 |
3.2 景观指数的选取 | 第38-40页 |
3.3 克里雅河流域整体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 | 第40-45页 |
3.3.1 类型水平的结构特征 | 第40-42页 |
3.3.2 景观水平结构特征 | 第42-45页 |
3.4 克里雅河流域上、中、下游分界依据 | 第45页 |
3.5 克里雅河流域上游景观格局特征 | 第45-50页 |
3.5.1 基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的分析 | 第45-48页 |
3.5.2 基于景观水平指数的分析 | 第48-50页 |
3.6 克里雅河流域中游景观格局特征 | 第50-55页 |
3.6.1 基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的分析 | 第50-53页 |
3.6.2 基于景观水平指数的分析 | 第53-55页 |
3.7 克里雅河流域下游景观格局特征 | 第55-59页 |
3.7.1 基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的分析 | 第55-58页 |
3.7.2 基于景观水平指数的分析 | 第58-59页 |
3.8 流域局部与整体对比差异分析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景观格局马尔科夫过程分析 | 第60-72页 |
4.1 马尔科夫模型简介 | 第60-61页 |
4.2 初始概率的确定 | 第61-62页 |
4.3 1990-2000 年克里雅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 第62-63页 |
4.4 2000-2010 年克里雅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 第63-64页 |
4.5 景观动态转移空间分析 | 第64-65页 |
4.6 克里雅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预测趋势评估 | 第65-66页 |
4.7 驱动因子分析 | 第66-72页 |
4.7.1 自然因素 | 第66-68页 |
4.7.2 人文因素 | 第68-72页 |
第五章 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72-82页 |
5.1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72-74页 |
5.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72页 |
5.1.2 PSR 模型的建立 | 第72-74页 |
5.2 指标标准化 | 第74-75页 |
5.3 指标权重 | 第75-76页 |
5.4 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 第76-80页 |
5.5 克里雅河流域景观生态优化的讨论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2-8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