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34页 |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 第11-23页 |
| 一、乳腺增生病的概念及国内患病现状 | 第11-14页 |
| 二、乳腺增生病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 | 第14-19页 |
| 三、乳腺增生病的疼痛评估 | 第19-22页 |
| 四、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概况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 第23-34页 |
| 一、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概念以及经络关系 | 第23-26页 |
| 二、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 | 第26-27页 |
| 三、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 第27-30页 |
| 四、针灸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 第30-34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34-50页 |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34-36页 |
| 一、病例来源 | 第34页 |
| 二、病例观察资料 | 第34页 |
| 三、诊断标准 | 第34-35页 |
| 四、纳入标准 | 第35页 |
| 五、排除标准 | 第35页 |
| 六、脱落病例及其处理 | 第35页 |
| 七、中止试验标准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36-41页 |
| 一、分组方法 | 第36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36-37页 |
| 三、意外及处理 | 第37页 |
| 四、疗程 | 第37页 |
| 五、观察项目 | 第37-41页 |
| 六、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41页 |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一、病例基线(治疗前)资料 | 第41-43页 |
| 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亚健康状态得分的比较 | 第43-45页 |
| 三、治疗结束后三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 第45-46页 |
| 四、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 第46页 |
| 第四节 讨论 | 第46-50页 |
| 一、穴位贴敷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探讨 | 第46-47页 |
| 二、亚健康状态与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性 | 第47-48页 |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附录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