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硝酸工业生产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8-9页 |
1.2 比值控制发展概述及其在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9-12页 |
1.2.1 国内外比值控制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2 常用比值控制在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缺陷 | 第10-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4页 |
2 硝酸生产工艺概述及其相关特性分析 | 第14-24页 |
2.1 工艺流程图 | 第14-15页 |
2.2 硝酸生产主要步骤及其化学反应 | 第15-20页 |
2.2.1 氨的催化氧化 | 第15-19页 |
2.2.2 一氧化氮的氧化 | 第19-20页 |
2.2.3 吸收成酸 | 第20页 |
2.3 硝酸尾气处理及其方法 | 第20-21页 |
2.3.1 溶液吸收法 | 第21页 |
2.3.2 催化剂还原法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4页 |
3 氧化炉控制系统存在的关键问题 | 第24-30页 |
3.1 炉温比值控制的实现本质 | 第24页 |
3.2 氨空流量比 | 第24-25页 |
3.3 传统炉温控制的实现方法 | 第25-28页 |
3.3.1 单闭环炉温控制系统 | 第25-26页 |
3.3.2 双闭环炉温控制系统 | 第26-27页 |
3.3.3 变比值炉温控制系统 | 第27-28页 |
3.4 传统氨空比炉温控制的缺陷及其成因分析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模糊动态修正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设计 | 第30-58页 |
4.1 控制方案的提出 | 第30-35页 |
4.1.1 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31-33页 |
4.1.2 该控制方案与传统炉温比值控制结构及原理的比较 | 第33-35页 |
4.2 控制方案的实现 | 第35-46页 |
4.2.1 氨空比 K 的计算及实现 | 第35-37页 |
4.2.2 氨气流量的检测补偿与结构模型 | 第37-40页 |
4.2.3 空气流量滞后性分析与动态补偿 | 第40-43页 |
4.2.4 氧化炉对象模型辨识 | 第43-46页 |
4.3 氨空比模糊修正单元设计 | 第46-57页 |
4.3.1 氨空比模糊动态修正器结构的分析确定 | 第46-47页 |
4.3.2 变量论域及其模糊子集分析研究 | 第47-53页 |
4.3.3 模糊规则库的建立 | 第53-55页 |
4.3.4 输出的清晰化处理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系统仿真 | 第58-72页 |
5.1 模糊修正氨空比的双闭环炉温控制仿真 | 第58-64页 |
5.1.1 ziegler-nichols 整定法 | 第58-59页 |
5.1.2 主副流量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第59-61页 |
5.1.3 主控制器调节方式及参数整定 | 第61-62页 |
5.1.4 仿真模型及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2 与双闭环炉温控制和变比值炉温控制系统的比较 | 第64-70页 |
5.2.1 双闭环炉温控制系统仿真 | 第64-66页 |
5.2.2 变氨空比炉温控制系统仿真 | 第66-68页 |
5.2.3 仿真结果比较 | 第68-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结论 | 第72-76页 |
6.1 论文主要结果与结论 | 第72-73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73页 |
6.3 论文的后续研究工作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