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ajior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的出发点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1.3.1 选题的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民族问题的相关概念和一般理论 | 第21-37页 |
2.1 民族问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32页 |
2.1.1 种族、族群、民族、民族国家 | 第21-27页 |
2.1.2 民族(族群)意识、民族主义 | 第27-29页 |
2.1.3 民族自决与民族自治 | 第29-31页 |
2.1.4 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 | 第31-32页 |
2.2 民族问题的一般理论 | 第32-37页 |
2.2.1 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 | 第32-33页 |
2.2.2 族群意识向民族意识的演变 | 第33-34页 |
2.2.3 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表现 | 第34-37页 |
第3章 苏联的民族理论及其内在矛盾性 | 第37-47页 |
3.1 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 第37-39页 |
3.2 列宁的民族理论 | 第39-41页 |
3.3 列宁民族理论的内在矛盾 | 第41-44页 |
3.3.1 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与维护各民族利益的矛盾 | 第41-42页 |
3.3.2 民族自决权和多民族国家统一之间的矛盾 | 第42-43页 |
3.3.3 民族平等原则与解决事实上不平等方案之间的矛盾 | 第43页 |
3.3.4 强化民族意识与实现民族融和之间的矛盾 | 第43-44页 |
3.4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及其得失 | 第44-47页 |
第4章 苏联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 | 第47-62页 |
4.1 苏联的民族政策及实践 | 第47-52页 |
4.1.1 民族法制的建设 | 第47页 |
4.1.2 联邦制国家的建立 | 第47-48页 |
4.1.3 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繁荣 | 第48-49页 |
4.1.4 民族识别与组建 | 第49-50页 |
4.1.5 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 第50页 |
4.1.6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 第50-51页 |
4.1.7 民族聚居与领土化 | 第51-52页 |
4.2 苏联民族政策评估 | 第52-59页 |
4.2.1 民族国家形态形成 | 第53-55页 |
4.2.2 现代民族意识觉醒 | 第55-56页 |
4.2.3 民族矛盾诱发民族主义浪潮 | 第56-59页 |
4.3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诱因 | 第59-62页 |
第5章 几点启示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