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1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1.1.2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分布 | 第11-12页 |
1.1.3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寄主范围 | 第12页 |
1.1.4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机理 | 第12-13页 |
1.1.5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为害特点 | 第13页 |
1.1.6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治手段 | 第13-15页 |
1.2 昆虫对极端温度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1 昆虫应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策略 | 第15页 |
1.2.2 昆虫应对极端高低温生理策略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环境条件对昆虫极端高低温适应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4 昆虫温度胁迫耐受性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 第17-18页 |
1.3 昆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3.1 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差异蛋白质组学中常见的几种研究技术 | 第19-22页 |
1.3.3 昆虫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3.4 昆虫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温度胁迫抗性研究 | 第25-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虫体来源地概况 | 第25页 |
2.1.2 供试虫体 | 第25-26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2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1 桉树枝瘿姬小蜂低温暴露试验 | 第26页 |
2.2.2 桉树枝瘿姬小蜂冷驯化试验 | 第26页 |
2.2.3 桉树枝瘿姬小蜂高温暴露试验 | 第26-27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2.3.1 不同季节来源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低温暴露试验中的死亡率变化 | 第27-28页 |
2.3.2 冷驯化对不同季节来源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耐寒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不同季节来源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在高温暴露试验中的死亡率变化 | 第29-31页 |
2.4 讨论 | 第31-36页 |
2.4.1 不同季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极端温度耐受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2 桉树枝瘿姬小蜂可耐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 第32-33页 |
2.4.3 冷驯化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耐寒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4 温度对昆虫习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5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35-36页 |
第3章 温度胁迫诱导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差异蛋白分析 | 第36-54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6-39页 |
3.1.1 供试样品 | 第36页 |
3.1.2 仪器和试剂 | 第36-37页 |
3.1.3 溶液配制 | 第37-3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9-43页 |
3.2.1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温度胁迫处理 | 第39页 |
3.2.2 虫体总蛋白的提取 | 第39页 |
3.2.3 虫体总蛋白定量 | 第39-40页 |
3.2.4 虫体总蛋白的SDS-PAGE检测 | 第40-41页 |
3.2.5 蛋白样品液相-质谱检测前处理 | 第41页 |
3.2.6 虫体总蛋白的2D SCX/RP-HPLC结合LTQ/Orbitrap-MS检测 | 第41-43页 |
3.2.7 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检索分析 | 第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3.3.1 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 | 第43-44页 |
3.3.2 不同温度胁迫诱导条件下桉树枝瘿姬小蜂总蛋白SDS-PAGE分析 | 第44-45页 |
3.3.3 桉树枝瘿姬小蜂总蛋白SCX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45页 |
3.3.4 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45-46页 |
3.3.5 差异蛋白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50页 |
3.4 讨论 | 第50-54页 |
3.4.1 极端温度下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50-52页 |
3.4.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52-54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