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岩层锚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0页 |
1.1.3 岩层拉压分散型锚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0-11页 |
1.1.4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拉压分散型锚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引言 | 第12页 |
1.2.2 拉力(分散)型锚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压力(分散)型锚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拉压分散型锚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1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拉压分散型岩锚内锚固段受力机理分析 | 第17-35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拉力分散型锚索内锚固段受力机理分析 | 第18-23页 |
2.3 压力分散型锚索内锚固段受力机理分析 | 第23-26页 |
2.4 拉压分散型锚索内锚固段受力分析 | 第26-29页 |
2.5 拉压分散型锚索内锚固段荷载传递机理分析 | 第29-30页 |
2.5.1 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2.5.2 岩质条件下拉压分散型与拉力型、压力型的算例和对比分析 | 第30页 |
2.6 岩土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30-34页 |
2.6.1 Ea/E 对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31-32页 |
2.6.2 内摩擦角 的影响 | 第32-33页 |
2.6.3 泊松比 的影响 | 第33-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拉压分散型锚索内锚固段锚固性能数值模拟 | 第35-5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拉压分散型锚索的三维数值模型 | 第35-38页 |
3.2.1 本构模型和接触面模型 | 第35-37页 |
3.2.2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 | 第37-38页 |
3.2.3 模型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38页 |
3.3 数值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38-41页 |
3.4 拉压分散型锚索锚固性能的参数分析 | 第41-50页 |
3.4.1 锚固长度对拉压分散型锚索锚固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2 锚孔直径对拉压分散型锚索锚固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3 岩土体参数对拉压分散型锚索锚固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4 承载板数量及间距对拉压分散型锚索锚固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4 拉压分散型岩锚的工程应用研究 | 第53-77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拉压分散型岩锚设计计算探讨 | 第53-60页 |
4.2.1 注浆体与周围岩体界面抗剪强度的探讨 | 第56-59页 |
4.2.2 拉压分散型岩锚锚固段计算长度的探讨 | 第59-60页 |
4.3 拉压分散型锚索的构造以及工艺要点: | 第60-63页 |
4.3.1 拉压分散型锚索的构造要点: | 第60-62页 |
4.3.2 拉压分散型锚索的工艺流程及要点: | 第62-63页 |
4.4 拉压分散型岩锚工程应用实例 | 第63-75页 |
4.4.1 工程概况 | 第63-64页 |
4.4.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4-67页 |
4.4.3 拉压分散型岩锚设计 | 第67-68页 |
4.4.4 拉压分散型岩锚施工流程 | 第68-73页 |
4.4.5 锚索预应力及变化规律分析 | 第73-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 | 第87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