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1.2.1 污染避难所假说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研究 | 第13-14页 |
| 1.2.2 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 第14-15页 |
| 1.2.3 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研究 | 第15页 |
| 1.2.4 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污染避难所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1.2.5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路线图 | 第17-18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3.2 研究路线图 | 第17-18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5 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 第2章 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19-31页 |
| 2.1 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效应 | 第19-25页 |
| 2.1.1 环境规制理论 | 第19页 |
| 2.1.2 环境规制与企业迁移 | 第19-24页 |
| 2.1.3 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效应 | 第24-25页 |
| 2.2 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与污染避难所效应 | 第25-30页 |
| 2.2.1 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与环境效应关系 | 第25页 |
| 2.2.2 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差异分析 | 第25-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1-50页 |
| 3.1 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 3.2 变量选择 | 第32-39页 |
| 3.2.1 被解释变量及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32-35页 |
| 3.2.2 解释变量 | 第35-37页 |
| 3.2.3 控制变量 | 第37-39页 |
| 3.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9-43页 |
| 3.3.1 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 3.3.2 数据处理 | 第40-43页 |
| 3.4 实证结果 | 第43-49页 |
| 3.4.1 样本总体泊松模型估计结果 | 第43-44页 |
| 3.4.2 三类子样本泊松模型估计结果 | 第44-48页 |
| 3.4.3 三资企业样本负二项分布模型估计结果 | 第48-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促进所有制经济发展及区域产业转移的相关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 4.1 统筹设计,有序推进区域产业转移 | 第50页 |
| 4.2 摒弃所有制歧视,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第50-51页 |
| 4.3 完善产业承接平台,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 第51页 |
| 4.4 源头控制,淘汰“三高”企业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附录 实证分析基础数据 | 第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