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新城建设中城市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研究--以宁波杭州湾滨海新城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城市建设扩张,资源利用亟待提高第11-12页
        1.1.2 现实矛盾显现,增生城市问题第12-13页
        1.1.3 国家政策引导,街区尺度创新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6-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20-3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3页
        2.1.1 新城第20-22页
        2.1.2 小尺度街区第22-23页
    2.2 国内外城市街区尺度发展演变第23-27页
        2.2.1 国内城市街区尺度发展演变第24-25页
        2.2.2 国外城市街区尺度发展演变第25-26页
        2.2.3 小结第26-27页
    2.3 国内外小尺度街区理论研究动态第27-32页
        2.3.1 国内小尺度街区理论研究动态第27-28页
        2.3.2 国外小尺度街区理论研究动态第28-32页
    2.4 相关研究经验启示第32-34页
第三章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街区规划问题研究第34-41页
    3.1 尺度夸张,空间利用效率低第34-35页
        3.1.1 街区封闭,阻塞城市脉络第34页
        3.1.2 土地利用单一,功能混合度低第34-35页
        3.1.3 街区孤立化,破坏城市结构第35页
    3.2 交通拥堵,道路网密度不足第35-38页
        3.2.1 大尺度划分地块,隔断城市路网第36页
        3.2.2 道路系统级配失衡,街巷逐渐减少第36-37页
        3.2.3 削弱路网密度,增加道路通行压力第37页
        3.2.4 出行距离变长,步行系统割裂第37-38页
    3.3 城市出行距离支出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差第38-39页
        3.3.1 社会福利设施空间可达性不足第38页
        3.3.2 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可达性不足第38-39页
        3.3.3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不足第39页
    3.4 城市形象包容性不足,界面不连续第39-41页
        3.4.1 对历史街区的包容性不足,割裂传统空间第39页
        3.4.2 城市新区对城市老区的延续性欠佳第39-40页
        3.4.3 不利于延续传统的市民生活第40-41页
第四章 “廓街网象制”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研究第41-73页
    4.1 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建构原则第41-42页
        4.1.1 规划先行,理想化第41页
        4.1.2 因地制宜,差异化第41-42页
        4.1.3 创新实施,可行化第42页
    4.2 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要素解析第42-56页
        4.2.1 “廓”——尺度适宜,探索空间新规制第42-45页
        4.2.2 “街”——低碳交通,打通城市微循环第45-49页
        4.2.3 “网”——增补公服,织结城市服务网第49-53页
        4.2.4 “象”——开放设计,共享城市新意向第53-55页
        4.2.5 “制”——智慧管理,创新城市新机制第55-56页
    4.3 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建构第56-73页
        4.3.1 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差异化分区研究第56-58页
        4.3.2 小尺度街区规划策略第58-71页
        4.3.3 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框架构成第71-73页
第五章 宁波滨海新城“廓街网象制”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实践第73-89页
    5.1 宁波滨海新城发展概况第73-75页
        5.1.1 研究范围第73-74页
        5.1.2 发展特点第74-75页
        5.1.3 小结第75页
    5.2 宁波滨海新城“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研究第75-89页
        5.2.1 宁波滨海新城“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分区研究第75-76页
        5.2.2 居住功能片区第76-80页
        5.2.3 商业商务功能集聚区第80-84页
        5.2.4 滨海新城总体小尺度街区建设控制建议第84-8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89页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89-90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图表目录第94-97页
致谢第97-98页
作者简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玻璃钢纤维增强粘结砂浆的研究
下一篇:城市活力视角下苏州城中村公共空间改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