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类渔业高效自动化捕捞原理与工艺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水母类渔业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吸鱼泵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1.3.1 经济意义 | 第16-17页 |
1.3.2 生态意义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2 总体结构方案的确定 | 第21-32页 |
2.1 泵体类型的选择与确定 | 第22页 |
2.2 泵核心过流部件的确定 | 第22-24页 |
2.3 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24-32页 |
2.3.1 水母类生物吸捕长度的确定 | 第24-28页 |
2.3.2 样机泵进出口直径的确定 | 第28-29页 |
2.3.3 计算比转速 | 第29页 |
2.3.4 估算泵的效率 | 第29-30页 |
2.3.5 轴功率和原动机功率 | 第30-31页 |
2.3.6 燃油消耗量 | 第31-32页 |
3 泵吸系统 | 第32-47页 |
3.1 叶轮 | 第32-41页 |
3.1.1 叶轮主要的几何参数 | 第32-33页 |
3.1.2 各参数的计算 | 第33-37页 |
3.1.3 精算叶轮外径第一次 | 第37-39页 |
3.1.4 叶轮外径精算第二次 | 第39-41页 |
3.1.5 绘制叶轮图 | 第41页 |
3.2 涡室 | 第41-47页 |
3.2.1 涡室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 第42-46页 |
3.2.2 涡室制图 | 第46-47页 |
4 切割系统 | 第47-50页 |
4.1 刀头 | 第47-48页 |
4.2 刀头保护架 | 第48-49页 |
4.3 止水阀 | 第49-50页 |
5 分离系统及辅助系统 | 第50-53页 |
5.1 分离栅 | 第50-52页 |
5.2 辅助系统 | 第52-53页 |
5.2.1 操纵杆 | 第52-53页 |
5.2.2 机架 | 第53页 |
5.2.3 轮子 | 第53页 |
6 泵体密封与整机装配 | 第53-57页 |
6.1 泵的密封 | 第53-55页 |
6.1.1 轴的密封 | 第54-55页 |
6.1.2 涡室的密封 | 第55页 |
6.2 装配方案 | 第55-57页 |
6.2.1 吸捕泵装配 | 第55-56页 |
6.2.2 系统装配 | 第56-57页 |
7 吸捕泵试验 | 第57-75页 |
7.1 模型泵的试验 | 第57-70页 |
7.1.1 模型泵对于粉条的抽吸试验 | 第58-60页 |
7.1.2 鱼苗抽吸试验 | 第60-64页 |
7.1.3 方格栅刀头抽吸沙海蜇试验 | 第64-67页 |
7.1.4 单排格栅抽吸沙海蜇试验 | 第67-69页 |
7.1.5 小结 | 第69-70页 |
7.2 水母自动化捕捞系统样机的海上试验 | 第70-75页 |
7.2.1 试验内容 | 第70-71页 |
7.2.2 试验设备与方法 | 第71-72页 |
7.2.3 试验结果 | 第72-74页 |
7.2.4 讨论 | 第74页 |
7.2.5 小结 | 第74-75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8.1 结论 | 第75-76页 |
8.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