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研究 | 第13-20页 |
| ·表面活性剂凝胶(Surfactant Gels) | 第13页 |
| ·蠕虫状胶束 | 第13页 |
| ·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囊泡的研究 | 第13-17页 |
| ·囊泡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形成 | 第14-15页 |
| ·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形成机理 | 第15-17页 |
| ·囊泡的应用 | 第17页 |
| ·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纳米管的研究 | 第17-20页 |
| ·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纳米管的机理 | 第18-20页 |
| ·纳米管的应用及其研究前景 | 第20页 |
| ·各种因素对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影响 | 第20-22页 |
| ·盐对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影响 | 第20-21页 |
| ·盐对混合胶束体系的影响 | 第20-21页 |
| ·盐对囊泡体系的影响 | 第21页 |
| ·pH 对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影响 | 第21页 |
| ·乙醇对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影响 | 第22页 |
| ·温度对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影响 | 第22页 |
| ·超声对CTAB/SDBS 囊泡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页 |
|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表征 | 第22-24页 |
| ·虫状胶束的表征方法 | 第22-23页 |
| ·囊泡表征方法 | 第23页 |
| ·纳米管的表征方法 | 第23页 |
| ·液晶的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酸碱对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2-苯基-苯并咪 唑-5-磺酸(PBSA)复配体系的影响 | 第25-40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三组分体系相图 | 第27页 |
| ·浊度测定方法 | 第27页 |
| ·黏度测定 | 第27页 |
| ·负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 ·三组分体系相行为 | 第28-31页 |
| ·浊度的表征 | 第31-33页 |
| ·盐对TTAB/PBSA 复配体系的影响 | 第33-35页 |
| ·黏度表征 | 第35-36页 |
| ·NaOH 对分相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负染色透射电镜表征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TTAB/PBSA 复配体系的影响 | 第40-48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41-43页 |
| ·浊度的表征 | 第43-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橙黄G(OG)复配体系的影响 | 第48-58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 ·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49-51页 |
| ·浊度的表征 | 第51-53页 |
| ·黏度表征 | 第53-54页 |
| ·紫外可见表征 | 第54-55页 |
| ·红外表征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第三组分对表面活性剂复配影响的机理 | 第58-61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机理探讨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