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IDO协议的多认证模式统一框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统一身份认证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动态决策方案研究 | 第15页 |
1.2.3 跨域认证研究 | 第15-16页 |
1.2.4 隐私保护研究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21-33页 |
2.1 身份管理技术研究 | 第21-26页 |
2.1.1 OpenID | 第21-22页 |
2.1.2 SAML | 第22-23页 |
2.1.3 Windows CardSpace | 第23-24页 |
2.1.4 Shibboleth框架 | 第24-25页 |
2.1.5 Liberty Alliance | 第25-26页 |
2.2 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 第26-29页 |
2.2.1 基于口令的认证方式 | 第26-27页 |
2.2.2 基于物理证件的认证方式 | 第27页 |
2.2.3 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 | 第27-28页 |
2.2.4 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技术 | 第28-29页 |
2.3 FIDO协议研究 | 第29-32页 |
2.3.1 FIDO UAF体系架构 | 第29-30页 |
2.3.2 FIDO UAF协议工作原理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身份认证中的多认证模式集成和动态决策方法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一种基于FIDO协议的多认证模式集成方案 | 第33-37页 |
3.2.1 多认证模式集成方案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3.2.2 多认证模式集成方案协议流程 | 第35-36页 |
3.2.3 安全性分析 | 第36-37页 |
3.3 多种认证方式动态决策方法 | 第37-43页 |
3.3.1 相关理论 | 第37-39页 |
3.3.2 相关要素 | 第39-41页 |
3.3.3 动态决策方法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跨域环境下的匿名认证和隐私保护 | 第45-63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一种基于证书的签名方案设计 | 第46-50页 |
4.2.1 相关理论 | 第46-47页 |
4.2.2 算法描述 | 第47页 |
4.2.3 安全性证明 | 第47-50页 |
4.3 一种基于CBS的匿名跨域认证机制 | 第50-53页 |
4.3.1 系统模型 | 第50-51页 |
4.3.2 方案设计 | 第51-52页 |
4.3.3 方案分析 | 第52-53页 |
4.4 跨域认证和身份管理中的隐私保护 | 第53-61页 |
4.4.1 相关理论 | 第54-55页 |
4.4.2 数据发布方法 | 第55-58页 |
4.4.3 实验分析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设计和实现 | 第63-77页 |
5.1 多认证模式统一框架 | 第63-64页 |
5.2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设计 | 第64-67页 |
5.2.1 需求分析 | 第64-65页 |
5.2.2 功能模块设计 | 第65-66页 |
5.2.3 服务组成 | 第66-67页 |
5.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 | 第67-75页 |
5.3.1 结构和类型定义 | 第70-72页 |
5.3.2 用户注册 | 第72-74页 |
5.3.3 用户验证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